此人被后世唾骂,却发明一样东西,今天仍被
说到中国古代被载入史册的贪官,大概排第一名的,莫和珅不可了。这个人情商不是一般的高,贪了皇帝的钱,却还能和皇帝保持很好的关系。主要原因是和珅这个人的确有点儿小聪明,事事都能揣摩到皇帝的心意,当然就能一路官运亨通,成为当时乾隆皇帝跟前的大红人。
今天小编不去盘算和珅到底贪了多少,而是来说说和珅的另外一个发明,很有意思。这个发明跟吃有关,要不是和珅发明了这个,估计我们现在的生活就要少很多乐趣了,到底是什么发明呢。这要从乾隆祖父康熙爷说起。
话所在康熙60岁生日的时候,从全国各地来到京城为他庆生的大小官员很多,其中有不少是年纪很大的老人,康熙为了这些老人特地专门举办了一次宴会,叫千叟宴。后来这种宴会就被流传下来,主要是因为这种宴会对于宣扬孝道、沟通亲情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因为参加宴会的人数比较多,筹办起来比较费时费力,所以在整个清朝也就举行了四次左右,在所有皇家宴会当中,千叟宴的规格是比较高的。
到了乾隆这一代,为了延续千叟宴的传统,乾隆也决定在他五十岁生日的时候办一次千叟宴,当时宴请的老人年龄都在六十岁以上,大概有三千多人,虽然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最后却搞砸了。
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当时是冬天,特别冷,老人们都希望吃点儿热乎的东西来暖暖身子,但是端上来的菜没一会儿全都冰冷冰冷的,加上老人的牙口不都好,使得这一顿饭吃得不尽兴。乾隆看在眼里,心里很是不高兴。
三十年后,马上就到乾隆八十岁生日了,为了讨皇帝开心,和珅提议再办一次千叟宴,并且自告奋勇全权负责操办。乾隆也一直很想弥补当年的遗憾,于是就答应了。
接下来和珅就投入都了紧张忙碌的准备工作当中,自己在皇帝面前主动应承下来的事情,怎么着也得给办好。和珅调动上千名厨师、采购,从食材到烹饪方法,每个环节都亲自把关,每个细节都要求做到最好,绝对不能失了皇家的颜面。
这次千叟宴的效果出奇得好,大家都赞不绝口,上一次千叟宴的尴尬,在这一次完全被避免了。为了让老人们从头到尾都能吃到热乎的菜,和珅脑洞大开,自创了一个微型的炉灶,锅子中间留出一个烟囱,锅子底下架了一个可以添加柴火的洞,锅里是事先熬好的浓汤,吃饭的时候,可以一边往锅子地下加柴火,一边往锅里加入各种菜,边吃边煮,随时都能吃到滚烫的菜,老人们牙不好就可以多煮一下,煮烂了再吃可以。一顿饭下来,虽然是严冬,但是老人们都吃得大汗淋漓,非常痛快。
乾隆眼看大家都吃得高兴,心情也很好,对和珅更加信任了。千叟宴之后,这些老人们回到老家后也纷纷效仿和珅的这种吃法,这就是最初的火锅。后来经过改进,就慢慢有了现代火锅的模样。
现在满大街都能看到火锅店,大家爱吃,老板也赚了个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