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故事丨勤劳,从掇物燃开始

乡村故事

勤劳,从掇“物燃”开始……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指柴草,即燃料,潮汕人称为“物燃”。从古至今,人们把燃料列在生活的首位。在我们家乡,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从小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时时处处不忘掇“物燃”。——题记

所城西门

这里是我的老家饶平县所城。现在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青翠欲滴的草地,那是我小时做梦也想不到的。记忆中,城墙上除了古老的榕树外,几乎没有一点绿色的生机。这是为什么呢?

那时家家做饭都靠炉灶。每个炉灶每年要烧掉大量的物燃,而老家几千人才有半座山,尽管封山育林,树木长势良好,但是两年一次的开山,每户人家也分不到几担木柴;一年两季的水稻收成后,每户最多也就分到十几担稻秆。这样合算的话,一般的家庭最长也只能解决三四个月的燃烧问题。那么,其它八九个月份就得靠打“游击战”了,怎样打法?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字:勤。

竹耙

钻仔

粪箕

照片:网络

耙杂草老家与其他乡村一样,田埂小路遍布杂草。村里阿伯阿叔告诉我们,这些杂草阻碍农作物生长,会影响粮食的收成,我们必须把它除掉。在农村,杂草连根蔓延成片,而且一长就是一大片,阿姆阿婶参加完生产队的劳动后,拿起锄头当扁担,挑起粪箕,寻觅草地,锄草、晒草。每天傍晚,当大人还在干活时,我们书包一放,背起竹筐行走在城外小路上,扛着竹耙不时地伸向田埂,一撮又一撮半湿半干的杂草便落在身后的竹筐里……

刺树叶周末,我们这些小学生照常背着竹筐,头顶骄阳,沿着城墙,来到山下,干什么呢?刺树叶。我们每个人都备有一段粗铁丝,然后磨尖,俗称钻仔。磨尖的作用是便于穿刺那些零零散散的树叶,不用弯下腰一片一片地拾。树叶有大有小,有半黄的也有半绿的,也有枯干的。我们拿起钻仔,东刺西插,左右开弓,然后把树叶捋起来,仿佛成了一串糖葫芦,心里甜滋滋的。有时来兴时,我们一边刺树叶,一边背数字,数数谁刺得多,多者挺有成就感;少者也不示弱,相约下周再背……

拾牛粪最有趣的还是拾牛粪,有一次放学,看到经过家门楼的黄牛翘起尾巴,我三步并做二步,提起门口的粪箕飞也似地跑过去接住牛粪,看着那冒着一缕缕热气的牛粪盘在自己准备的粪箕里,邻居叔婶均竖起大姆指,我心里太高兴了!因为没有掉地且较粗的牛粪,容易晒干,晒干之后可作为上等物燃。有时辛辛苦苦地抢到的是一堆较稀的牛粪,只能与其它猪狗粪一起作为下田的肥料而已。

那时,无论是晒干的牛粪,还是刺穿的树叶,或者是耙来的杂草,这些物燃经过灶膛燃烧,升华出袅袅炊烟。家家户户的屋顶缥缈如云……

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演唱:王洁实

01:33

歌曲《我们的田野》演唱:周旋郑棋元

01:54

视频:央视

相关链接:

乡村故事|抹不去的小巷印记

乡村故事丨“铁牛”来了,一片欢腾……

乡村故事|戽鱼:戽的是水,得的是……

乡村故事|“踏车”看电影,你见过吗?

乡村故事|看不见的渡槽,摸得着的城垣……

乡村故事|有一种水,冬暖夏凉,半咸半淡……

乡村故事|门户没上锁,军队到家来……

乡村故事|逛一次街,享一番乐

乡村故事丨好粟交公粮,冇粟留自己

乡村故事丨拾粪赚工分:从小从早起……

乡村故事丨治安主任的“三高:政治觉悟高,警惕性高,斗志高

乡村故事丨我与女民兵:学帮练

乡村故事丨池塘边:水声,怨声,欢笑声,声声入耳

乡村故事丨剃头铺:人事,物事,社会事,事事关心

与您同行

采编路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05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