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最具情怀传统特色美食店,米其林推

食在广州,是因为广州四季常绿,供人们食用的动物、植物、飞禽非常多,四季新鲜的食材为广州的烹饪厨师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作为广东中心一线城市的广州,饮食之风盛行,美食丰富多彩。

说起广州特色美食,一定会想到云吞面。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身处异乡,思乡时能吃上一碗正宗的广味云吞面,有可能会泪流满面。

说起广州特色的“云吞面”店,就不得不提这一家,名字叫做“婆婆面”,婆婆面的招牌上写着始创于年,前身是恒记。对于土生土长的广州,对恒记的记忆一定要早于年,一间老字号云吞面店,年在文昌北路上,原名“刘泽记”,后年关门。旧址重新开张,改名“恒记”,后改名“婆婆面”,营业至今。在珊丫头心中,可以说是“最具情怀”传统特色美店。

恒记(婆婆面),我们记忆飘回很多年前在文昌北路,一堆古董家具店中间,店里有个李婆婆,李婆婆做出来那碗带着几分老西关的平淡的云吞面:一把面,五粒云吞,几条韭黄飘在汤面上……二十来面方的店面,生锈的风扇,变形的灯管,自己搭配的简易炉灶……

小时候珊丫头吃婆婆的云吞面,总觉得食唔饱(粤语,没有吃饱的意思),后来听婆婆的故事,才知云吞面的云吞只有几颗的原因,婆婆年轻时便开始煮面,在旧社会时,婆婆晚上专门给打麻将的阔太太送面,阔太们也吃不多,多了也浪费,于是份量就“食唔饱”……一碗简单无花巧的婆婆面,因为有了故事,就有了岁月的味道,让人们有一种忘不掉的情怀,被米其林推荐,正如今天的婆婆面门口的招牌写道“难以割舍的味道”。

进入店面,耳边犹想起当年进店一刻,“李婆婆,给我一碗云吞面……”,也许是就食客的习惯,这间店直接改名为“婆婆面”,比本名“恒记”更加响亮的名称。来吃面的人很多,一趟走一趟便来,都在埋头吃东西或几个朋友细声聊天,没有了当年那种当年周围“老广州人”地道广州话和街坊亲切的问候着的情形,让我有少许的失落感……

因为心里清楚云吞面的份量偏少,所以点了云吞面和净云吞各一碗,味道跟原来差不多。云吞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馅料,云吞皮把半肥瘦的猪肉包起来,口感结实又弹牙。汤底用了传统的大地鱼、猪扇骨以及虾子等材料熬成,十分鲜。面条韧和爽!最关键是无碱水味。只是,份量依然是少,吃了两碗仍像没有吃饱……

除了云吞面,这里还有炸酱捞面、猪油捞面、牛腩捞面、炸酱面……店里有一块牌子写着“以面为皇”,据介绍是泡在水里一天也不会变烂变断,秘诀是在里面加了很多鸭蛋,用传统的手法制作。细心的顾客在吃面条时会发现面条粗细不一,面用猪油捞过,吃起来特别甘香!

广州这些特色的小吃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情怀,除是因为沉淀了岁月,最重要还是价廉质优……除了暖肚,更是暖心。

那么,你在广州有吃过“婆婆面”吗?感觉味道如何?作为一种情怀小吃,你会去尝试吗?如果“食唔饱“,你还会尝试吗?品尝过这里美食的朋友,你还会再来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5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