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不卖外国谁说技术无国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全球新能源电池产业中,中国和韩国的新能源电池产业是最先进的,一直是全球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领头雁",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
由于这一产业在全球傲视群雄,因此,除了韩国外,中国的新能源电池产业曾被美国一些企业“热捧”,多次被邀请到美国本土办厂兴业。
而在全球新能源电池产业中辉煌耀眼,久负盛名,被美国“热捧"的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又主要集中在国内的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两家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有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美国苹果公司,曾向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明送秋波”,大方投去“橄榄枝"。
而且还演绎出现代版的“三顾茅庐”,多次到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登门拜访,向这两家企业表达合作“诚意”和“期盼"。
据说,苹果公司多次向这两家企业传递出合作意向,并向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传递急迫意愿:已将两家企业列为首选合作对象。
作为全球品牌手机企业大佬,苹果公司能够“三顾茅庐”,“诚意满满”,按理说,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应该马上迎合,立即呼应,表现出热情和积极的合作意向。
然而,面对苹果公司的盛情邀请,当年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并没有及时呼应。
而据公开资料显示,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当年在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没有及时呼应的情况下,苹果公司又主动提出一项要求:
要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赴美国建厂,以便更好地为苹果公司服务。
一边是享誉全球手机链顶端,不差钱的苹果公司,一边是全球新能源电池产业领域的佼佼者和“领头雁"。
当年,在有的人看来,如果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与苹果公司强强合作,在产业带动和财富聚集上,肯定能引发出“蝴蝶效应"。
那就是,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两家企业会进一步做强做大,产值会不断叠增跃升,品牌效应会得到巩固和提升。
面对如此诱惑和强强合作这个千载难逢的意愿与机会,在当时,外界很多业内和非业内人士都一直看好这一“大单生意"和难得机遇。
那时,许多人甚至向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发出这样"最后通牒"式的“善意”提醒:千载难逢,没有理由拒绝!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诱惑和难得的机遇面前,两种声音开始发声和并存,使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陷入了盲然,面对着艰难抉择。
一种声音是,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应尽快与苹果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拿回这块“大蛋糕”,将"蛋糕"装进自己的"箩筐里"。
而另外一种声音则是,绝不能只贪图眼前的小利,眼光要放长远些,如果盲目跟进美企的脚步,在老美的土地上去投资建厂,未来将会陷入十分不利的境地。
据说,在当年,以倪光南院士为代表的主张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不要盲目跟进派”,发出的就是第二种声音。
据说当时在得知苹果公司发出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合作意向后,倪光南院士就在第一时间,善意提醒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看长远,别为小利遮望眼!
结果,正如后来人们所知道的那样,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权衡利弊之后,回绝了苹果公司的“好意”,没有踏上老美的土地去投资建厂,搞新能源电池研发。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合作未成,有的美企又"心生一计",提出高价购买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和车规级芯片。
结果,美企提出的这一意愿,首先被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一口拒绝:不卖外国!出价再高也不卖!
在当时,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做法可能让一些人感到不可思议,难以理解:放着大把的钱不赚,留着那个技术有啥用?有了雄厚的资金,可以另起炉灶再搞技术研发嘛!
可如今,人们再回头看看华为近几年被老美打压的遭遇,再看看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市场的处境,有人可能就会从中明白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当年作出的决策及用意。
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的话:技术无国界。
然而,从老美施行的一系列制裁中,说这句话的人都认为自己被打脸了。
人们已经真真切切地看到:技术不仅有国界,企业也是有国籍和有国籍标签的。
尤其是看到近些年老美的所作所为,难怪有的人突然会幡然醒悟和猛然警醒:当核心技术为谁所用时,这项技术就打上了民族烙印,技术的国界就泾渭分明,鲜明透彻。
此时,如果谁说“技术无国界",就等于自己给自己打脸,自己睁着眼睛说瞎话,完全是自欺欺人。
事实大于雄辨;与虎谋皮、焉有其利。从近期两家韩国新能源电池巨头企业,被老美“算计"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近日,有媒体披露,老美正跃跃欲试,在“卡脖子"上发力,“修理"着赴美投资建厂的两家韩国新能源电池巨头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韩国电池厂商LG公司在赴美投资建厂后,与其合作的美国通用公司就以确认电池安全性为由,要求LG交出相关的技术实验数据资料。
就在美方企业逼迫LG公司交出相关技术实验数据资料之际,另一家韩国企业SK旗下的SKOn电池厂商,同样在赴美投资建厂并与福特公司展开合作后,殊途同归也遭遇到LG公司如此类似的情况。
据说,与美国通用公司如出一辙,福特同样要求共享SKOn有关电池密度的技术信息。
而据公开资料显示和业内专家表示,不管是实验数据资料还是电池密度技术信息,都是新能源电池企业最宝贵的东西,是不能外泄和共享的。
这些数据和资料是产品和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
而摆在LG公司和SKOn两家韩国电池企业面前的是,一旦这些技术被迫与老美共享或公开,那么这两家韩国电池企业就会失去影响力,就会面临不可估量的损失,其对技术的话语权和自主权就会丧失。
而据有关专业人士分析,通用和福特这两家美企之所以会这么做,除了自身在新能源市场竞争力不足等原因之外,估计也是得到老美有关“上峰"授意,通用和福特才如此这般操作的。
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心甘情愿成为老美的“附属品",这与“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毕竟,自己的厂房设备和企业在人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到最后只能任人宰割和压榨。
而此时,似乎有人已经明白,老美当初的盛情邀请和倾力合作,原来是有陷阱和深坑等着别人去踩的。
这就应了中国的两句俗语:“螳螂在前,黄雀在后;“天上不会掉馅饼"!
如今,看看韩国这两家新能源电池企业的遭遇,再想想当年倪光南院士对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提醒,以及这两家企业的最终选择,不得不感叹:真是眼光长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