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选调生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圆满收官,乡村振兴成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推进”。因此,理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找到二者有效衔接的路径,推动脱贫攻坚平稳转入乡村振兴,是当前研究“三农”工作的关键。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内容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完成的两个重大战略任务,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承接关系。脱贫攻坚是基础,乡村振兴是深化和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构建产业体系,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的转变。
二是培育“三硬”队伍,实现扶贫“尖兵”到人才振兴的转变。
三是建设文明乡风,实现从文化扶贫到文化振兴的转变。
四是培育生态农业,实现从生态扶贫到生态振兴的转变。
五是加强乡村治理,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主要问题
脱贫攻坚的局部性、紧迫性与乡村振兴的整体性、长期性存在客观差异,将导致过渡时期有效衔接存在乡村新矛盾、高返贫风险和规模性返贫等问题。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于衔接认识不足。乡村振兴战略早已进入到各地相关政策文本当中,但是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在面对如何才能真正推进乡村振兴、怎样才是可持续的乡村振兴等问题上,思路还不够清晰,办法也不多。另外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理解认识不深入,不能够认识到脱贫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是衔接体制机制不健全。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组织工作体制、产业资金统筹协调机制以及统筹推进扶贫产业项目与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发展的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两类项目还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扶贫资金与乡村振兴资金也没有实现统筹管理。
三是乡村产业升级发展困难。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动力。当前,虽然乡村产业得到一定发展,但是产业基础依然薄弱,在推进乡村振兴阶段产业升级发展困难。比如:扶贫产业可持续性不强。在脱贫攻坚实施时,由于政策压力、市场压力等因素,被选中的产业前期资源投入较大,得到政府和市场足够的 四是群众内生动力难以激发。随着我国农村的“半工半耕”结构的日益普及,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入大城市。目前农村居民的收入中大部分是进城务工所得,小部分是通过务农或其他方式所得,农民与农村关联的粘性降低,因此,激发农民回乡建设的积极性比较困难。同时农民缺乏主动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思想自觉,政策理解程度偏低,没有主动发展的意愿。
五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现有乡村人才队伍接续性差、结构不合理,特别缺乏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电商人才等,乡土人才数量偏少,外部人才类型偏少,人才保障机制不完善,对人才的奖励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路径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可以从工作政策、思想理念、体制机制、内生动力、人才供给等方面着力。
一是增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融合推进的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转变群众思想,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一是组建宣讲队伍,利用各地党校和讲师团的师资,吸收基层扶贫专干及第一书记,做到先学一步,在学深悟透基础上向广大农村两委班子及基层支部宣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知识;二是搭建宣讲平台,利用农民广场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宣传脱贫攻坚结束以后要继续实施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利用基层党组织集中学习的机会向广大基层工作者讲述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方式方法,并鼓励他们创新方式方法;三是及时总结推广,打造一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点,然后将有益的做法逐步向其他乡镇推广。
二是落实体制机制的有效衔接。建立健全组织工作体制,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工作体系。落实项目资金统筹机制,梳理现有产业扶贫项目,将适合在乡村振兴阶段提档升级的项目统筹纳入产业项目库,科学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研究制定扶贫资金投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
三是在巩固扶贫产业基础上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扶贫产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较小,承受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要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的目标,就要在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一是立足农村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通过众筹,旅游及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充分依靠专业合作社、农业托管、土地入股等方式实现小农业与大市场有序对接;三是借助新媒体,开辟农产品销售新渠道,时下流行直播带货,以县长为代表的政府官员,纷纷“披挂上阵”,为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代言,带来了流量,也带来了销量。
四是提高思想理论认识,激活内生动力。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农民树立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思想理念,定期向农民群众宣讲与农民利益相关的各项政策,确保农民听得懂、能领会,逐步增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组织农民学习现代化经营理念,掌握现代化农业专业技能,提高自身农业专业知识,逐步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
五是做好人才供给的有效衔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做到内“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外“引”一批优秀能人和重“用”一批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制定长远的人才使用规划,建立人才队伍动态调整机制。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乡村振兴路上同样“一个都不能少”,只有包括贫困村在内的全部农村都实现了乡村振兴,我国的乡村才算是全面振兴,只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相互支撑,我们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才会更近。
来源/作者:自创孙凯丽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