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带你看几十年前的劳动课
这是一张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小姑娘一手捏针,一手捏线,正在认真地穿针引线。她旁边的小姑娘,手里捧着一枚精致的心形荷包,那是她自己用心设计缝制的。
50年前的这堂劳动课,唤醒了很多同龄人的记忆。它的拍摄者——济南市摄影家协会原主席李瑞勇曾经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的镜头记录了很多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劳动课场景。
“这张照片是20世纪70年代拍摄的,这群孩子们到营房主动帮解放军叔叔洗衣服。现在看来,这张照片对现在孩子们来说很有教育意义。”李瑞勇手中的这张照片上,孩子们边洗衣服边与解放军战士聊天,干活更为麻利的,已经将衣服晾到了身后的晾衣绳上。
另一张照片记录的是无线电小课堂。“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孩子们正在组装收音机,那时候的孩子对无线电很感兴趣,自己从商店里买回电阻和电容,到课堂上用烙铁焊接、组装。这样晚上就能收听到电台的节目,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李瑞勇手持一张黑白老照片,向记者讲述当时的课堂故事。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市民生活水平还远没有现在这般富裕。很多孩子放学后,需要自己做饭,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
一张照片上,孩子们正在野炊。他们捡来几块石头,支起临时炉灶,架上铁锅,点燃木柴,小嘴朝着炉灶卖力地吹着,炉膛里的火越来越旺。
除此之外,缝针线包也是那时学校里经常组织的手工实践活动之一。每个学生,特别是小女生,都会有一枚自己亲手缝制的、装着针线和纽扣的针线包。针线包上的图案和纹样,都是自己精心绘制的。
亲手种下一棵小树,给果树打农药,去农村体验喂猪……当时,劳动课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那样的新奇和快乐。
20世纪90年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一时期,劳动课也得以拓展和丰富。
在这组图片中,孩子们到农村体验生活,农耕、做饭、养牛,孩子们既能够学习掌握农业生产技能,又能体会到农民的不易。
照片中这群到军营体验生活的孩子们,正在自己动手包水饺。显然,他们已经包得有模有样。
“疫情的发生,让我们更加发现,人应该具备独立应对困难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一定是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我想,劳动教育不仅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能力,更能够让他们懂得尊重劳动和尊重劳动者,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都非常有意义。”在整理这一系列照片时,李瑞勇不禁感慨。
在成年人的记忆中,学生时代的劳动课,是童年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如今,劳动课即将重返课堂。十几、二十年之后,它们或许也会成为这些孩子们心中美好的童年回忆。
策划:杜广才孙立忠
统筹:陈长礼邢世帅
图资:李瑞勇
文案:王飞
拍摄:张铭
剪辑:张铭
编辑:张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