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见三物,家败财散空,三物指的啥古
家里有老人的家庭,或许时不时能从老人嘴中,听到一些奇奇怪怪的讲究,在现在很多人眼里,这些奇怪的讲究,无非就是两个字——“迷信”罢了。的确,很多老年人由于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因此缺少科学基础知识,对于用常识无法解释的问题,往往会选择使用古人的经验来解决,在我们看来这就是迷信。但有的迷信,其实也并非没有科学道理。
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句俗语,“进门见三物,家败财散空”,就是来源于古人对经验的总结,如果说这句话是迷信,那可就是睁眼说瞎话了。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三物又指的是什么呢?不要急,让我们带着疑问,在文章当中寻找答案吧。
开门见镜子,家中存晦气这第一件物品,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镜子。镜子我们都知道,它是采用光学反射原理,制作出来的,能反射人像的一块玻璃罢了,或许在古代没有这样的玻璃,只有磨得锃亮的铜镜,但他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能对光线进行反射。因此,把买来的镜子放在哪里,现代人是没什么顾忌的。但古人要求,不能把镜子放到正对大门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古代,古人对镜子这样能反射人像的物品,由于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往往会有敬畏之心,甚至心生恐惧,有的人还认为镜子中包含了另一个世界。
因此,如果开门就能看见镜子的话,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此外,古人认为镜子的反射作用不仅仅会作用在光上面,他们认为镜子什么都能反射,那岂不是意味着如果有财运从家门口进来,镜子正对着门口,就会将财运反射走了,久而久之,这个家就会衰败。
古人对于镜子的看法,实在是有些离谱,不过,镜子不能对着家门口,这句话即便放到现在,也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因为首先,镜子对着家门口,你每次进门都会看到自己的模样,就会显得很突兀,如果有时候你因为工作的操劳,使得模样邋遢,恐怕看到了心里还会很不舒服。其次,如果家里阳光充沛的话,镜子对着门口会反射阳光,一开门就被阳光射到了眼镜,我想谁都会不舒服的吧。
炉灶若朝门,财禄去无踪生长在城市中的人,或许不知道炉灶是什么东西,但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炉灶是什么,他们并不陌生。炉灶就是人们生活做饭的灶台,类似于现在人们的厨房,只不过,与现代厨房不同的是,用炉灶做饭,使用的燃料是柴火,而现代厨房做饭使用的是天然气。
炉灶一般是用砖和泥土制成,下面掏个洞用来生火,上面挖个大坑,用来架锅。时至今日,很多农村地区还有炉灶的存在。
那么古人为什么说“炉灶若朝门,财禄去无踪”呢?原来,古人相信风水,他们认为炉灶的功能是做饭,象征着烟火聚集,象征着财源广进,因此,如果炉灶对着大门的话,家里的财气就很容易从大门偷跑出去,家里没了财气,离落魄也就不远了。虽然这样的理由有些扯淡,但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炉灶若朝门,财禄去无踪”这句话,我们就会发现,它还是十分有道理的。
一般来说,炉灶除了添加柴火的口以外,还会在炉灶的背面修建一个通风口,也就是俗称的烟囱,如果没有烟囱,柴火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就会弥漫整个房间,呛的人睁不开眼镜。而烟囱的修建一般要靠墙修建,所以,农村地区的炉灶,一般会修在专门的厨房内部。
如果非要把炉灶移到门口的话,门口吹来的风就很容易把柴火燃烧产生的烟吹的四散开来,烟囱就达不到排烟的效果了。而且,一开门就看到炉灶,也会显得家里乱糟糟的,因为炉灶旁边一般都堆满了木材等燃烧物。
开门见厕所,污浊又晦气厕所我想就不用多做介绍了,家家户户都有厕所,没有人没见过厕所。而厕所修建的位置,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远离卧室,这是因为古代厕所不像现代厕所那样,干净且味道小,古代的厕所没有下水道,没有马桶,通俗来讲就是在地底下挖了一个大坑,用来囤放房屋主人的日常排泄物,如果哪天囤满了,还需要有人去用大桶挑走,腾出位置出来。
所以古人们,通常会把厕所修建到房子外面。这样一来,虽然避免了人与污秽之气接触,但每当人们想要上厕所的时候,就要走很远。白天也就算了,到了晚上,黑灯瞎火的,一个人外出上厕所,要多恐怖有多恐怖,甚至还为此出现了很多与厕所相关的鬼故事。于是,为了上厕所方面,有的人就会想要把厕所修建在家里。
不过,这样的做法在古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他们认为厕所是排泄的地方,因此与炉灶正好相反,如果说炉灶有进财的作用的话,那么厕所就有散财的作用。因此,如果把厕所修建到家里,让厕所的污秽之气进入家里,会把家里的福禄之气吹散,同样不利于生财。
其实关于厕所这个问题,现代人也得出了科学的解释。古人对于厕所不能修建在家里的结论是很正确的,但是理由却不是会吹跑财气。
我们在买房或者修建房屋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到房屋的朝向问题,坐北朝南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对房屋的追求,古代也是如此,古人往往会把房子的大门朝向南方,在很多季节中都会有西南风刮过,因此如果厕所修建在家门口,家里难免臭气熏天。
结语提到古人总结出来的风水问题,我们不能以迷信二字一言蔽之,因为风水只不过是古人趋利避害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罢了。
或许古人们总结的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实用了,但我们不能对其不屑,因为只要把古人的智慧,稍加改造,使其合乎时代的需求,就能赋予其生命力,重新为人所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