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顶间烧砖荆编火炕,这些唐县农村里
搭顶间
西雹水村人有结婚前在新房内搭顶间的民俗。
西雹水村过去把室内装修称为“搭顶间”。过去家家的房屋都是土木结构的五檩房,逢结婚时不管新房还是旧房都要搭顶间。屋子一旦搭了顶间就有了新房的味道,距离结婚娶媳妇的日子就不远了。搭顶间前要先用石灰拌沙抹屋子,称“亮屋子”。亮屋子搭顶间是结婚的新房布置最先做的两件事。
图中是过去老一辈人过年糊墙,糊顶棚,糊炕头的纸
搭顶间需要的材料有秫秸、报纸、顶间纸、钉子、竹签、麻绳、浆糊等。
一、轱辘秫秸
用旧报纸将秫秸抹上浆糊缠绕起来,备用。西雹水村叫轱辘秫秸。
二、搭龙骨架
分别在三根檩木上顶三根秫秸下垂,在屋子四周沿边檩木水平钉好秫秸,在临门窗一侧隔五寸插一竹签,再将三根檩木下垂的秫秸分别吊起三根秫秸,高低与边檩木钉的持平。在竹签上相向插秫秸,用麻绳将檩木上的秫秸与其绑紧,依次绑完,龙骨架即成。
三、裱纸
在报纸上刷上浆糊粘于龙骨架上,等报纸干后,再粘贴有花纹的顶间纸(商店有售)。
将一张顶间纸平放于桌面,上面均匀刷上浆糊,将顶间纸正面向下发放于笤帚上,挥手将顶间纸刷于旧报纸上。这一下要手艺,平常人刷不平,浆糊必须稀,稠了展不开,这是秘诀。
遇到冬天,天寒地冻,冻了沾不住,为防冻屋内要生火,等顶间的浆糊干后再灭火。
搭顶间是一项技术活,不是人人可为,村内会此技艺者不多。西雹水村内人结婚时搭顶间都是提前定下搭顶间的把式,要不然手艺人忙,到时候腾不出时间。
图片摘自搜狐网《通渭老手艺——糊顶棚》
烧砖
普通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现今,建设工程中使用的墙体材料中,普通粘土砖仍占主导地位。农村建房需要用砖,烧砖便应运而起。根据工艺不同分为青砖和红砖。
西雹水村东一地名叫东窑,此地土质砂黏土,适合扣砖坯,这里曾建有砖窑。人民公社时,西雹水生产大队继承私人砖窑,在这里设置砖窑,烧砖出售。村内烧砖把式为徐宝尔、徐玉林、徐来木等。
西雹水村烧制的砖原料为砂质黏土,它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取土、炼泥、制坯、干燥、焙烧等。
一、整场
将扣坯场地平整压实,上面附一层细沙,备用。
二、取土
选用上乘砂质黏土,备用。
三、洇泥洼
头天下午,用水将备好的黏土洇透,备用。
四、和泥
第二天上午,将洇好的泥洼中的土和成软硬适度的泥,备用。
五、扣坯
将含有两块或三块砖的砖坯模置于一小板凳上,用小铁刮板刮一块和好的泥摔入坯模内,然后用一铁丝弓沿着坯模上沿刮去多余泥,随手将多余泥卷起丢回泥洼里。将砖坯端起迅速扣到准备好的场地。
六、修坯
下午后,将砖坯搬起,使其横立于地,用一木板对不正的砖坯进行校正。天黑前当天扣好的砖坯上跺码好,用苇箔苫盖,备用。
七、装窑
将砖坯按规律,一层层在窑中码好,装一层撒一层煤。
八、抹顶
装满窑后,用泥将窑顶抹死。
九、点火
选择一黄道吉日,敬窑神,点火。烧窑供奉李耳李老君为窑神,有其用意,即烧窑要用土,土是太岁神所管,太岁头上动土是要招来灾祸的。在神话中,太上老君的地位要比太岁高得多,供奉太上老君为窑神,太岁神不敢怎么样,窑工取土就百无禁忌了。烧窑期间禁忌女人到窑前活动,否则会烧坏。
十、焙烧
这是制砖工艺的关键环节。一般是将焙烧温度控制在~℃之间,使砖坯烧至部分熔融而烧结。
如果焙烧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则易产生过火砖。过火砖的特点为色深、敲击声脆、变形等。如果焙烧温度过低或时间不足,则易产生欠火砖。欠火砖的特点为色浅、敲击声哑,强度低、吸水率大、耐久性差等。当砖窑中焙烧时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铁而使砖呈红色,称为红砖。烧砖时由烧窑师傅看火,掌握火候,这是烧砖的关键技术。
十一、洇窑
砖烧好后,要洇窑,又叫闷窑,就是在窑顶注入水,使窑中温度慢慢下降,最后成为青色砖。
十二、出窑
窑洇好后,要出窑,就是将烧好的青砖搬出去码好待售。
荆编
一、打条子
西雹水村属于丘陵地带,村北为北坡,南有唐河。山中产荆条,河边柳成行,田地里榆树成林。这些地方产的枝条是荆编的上好材料。村民中不乏手巧者,多年来他们利用这些树条荆编,使之形成了一种难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荆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味甚浓。
每年秋后,村民便到北山去割荆条,村民称为“打条子”。伏天到河边割柳条与榆树条,并将其皮退掉,使之露出白色内瓤。
二、编制
荆编与村民生活紧密相连,遍及各个方面,按功能可分为:
1、厨具:笊篱,用去皮柳条编成,用于在大的锅内捞饭,捞菜,捞面条。
2、餐具:浅子,用去皮柳条或榆树条编成,圆形,如同小筛子,盛食品,摆在餐桌上。
3、礼具:提篮,圆形带提手,用荆条或去皮柳条精心编成,用于走亲盛食罗。
西雹水村民使用的荆编提篮(年杨增艮摄)
4、工艺品:鸟笼,蝈蝈笼,用细荆条或细去皮柳条编成,小巧玲珑,极富观赏价值。
5、农具:背筐,四平宅子筐,夾篓,插篓,筥笼,用荆条或榆树条编成,是村民在胶轮小拉车出现前不可缺的劳动工具,是田间运粪土的主要运具。
6、贮具:气死猫、粮囤,用荆条编成,这是大型荆编。旧时粮囤内用榆皮渣抹严,盛粮食,气死猫内过年杀了猪放猪肉,可防止猫鼠偷食。
小小荆编折射出了村民无穷的智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了村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火炕
火炕是北方农村为适应寒冷的气候而发明的取暖睡卧设施。西雹水村冬季漫长、气候寒冷,这里的村民冬天习惯盘火炕取暖。据考古得知火炕起源于汉代。西雹水村把火炕叫土炕。把垒砌灶称为盘炕。火炕分为煤火炕、柴炕、熰炕三种。
一、脱坯
盘炕前要备好盘炕坯,就是用瓤子泥脱坯,晒干备用。盘炕的原料为土坯,土坯保温,可使温度长期保留,热不易散去。炕面要用掺入瓤子的泥脱成泥坯,做坯也叫脱坯,这活很累,这种泥坯韧性大不易断裂。
二、盘炕
火炕由煤火台、炕体和烟囱三部分构成。盘炕讲究技术,会盘炕的人盘的火炕热得均匀,热得时间长。盘煤火炕时先用土坯盘好火道,通过一条条火洞连通烟囱,西雹水村民称为“窑肚”。上面盖上炕坯,上面棚炕面子的坯,叫炕面子坯。坯上抹一层加入瓤子的泥,叫抹炕面。插关位于煤火炉与炕的连接墙处,通过插关控制炉火进入炕洞。炕上还有一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就是炕沿。一般用一寸厚以上的十公分宽的一根长条形木头做成。最好用硬杂木。炕上铺炕席,手工编制的芦苇席,每年过年的时候会换一次。
三、炉台
炉台,西雹水村民称煤火台儿。分为隔山与炕沿儿底下两种。前者内屋干净,后者内屋暖和。煤火台儿下为炉坑,上面安放炉条,炉条处留有风口,炉膛下大上小,最上边安放炉口,西雹水村民称煤火圈儿。火炕连接处留有火道与火炕连通,上面一卧砖覆盖火道用来控制火进入炕体的大小,以此来调节控制温度。家家煤火台一侧安放一小水瓮,村民称为温罐,以便使用温水。这也是充分利用热能。
柴炕是连接大锅,烧柴做饭。此种炕火道直通烟囱,烟囱的空间大。熰炕此种炕也属于柴炕,只为了冬季取暖。炕体结构与柴炕同。
火炕最主要功能就是取暖。因为烧炕是通过做饭的锅灶,所以只要吃饭、烧水、炕就是热的。
连炕的炉灶可以做饭,炕体既可取暖,又可坐卧。炕体有直洞式、横洞式、花洞式等。这些形式可归纳为并联式和串联式两类,前者散热均匀而抽风差,后者则相反。
西雹水村盘炕的把式为顾老台、顾德本、顾运仓、顾玉学、李老本、张国堂、徐老在、张木顺等人,他们盘的火炕全炕都热得均匀,备受欢迎。
西雹水村民为盘火炕脱的囊子泥土坯(杨增艮摄)
——《西雹水村志》杨增艮编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