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7问ldquo零起点rd
为孩子们减压、减负的呼声持续了多年,终于,“零起点”、“等第制”等减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压力的举措逐渐走入校园。
虽然对于这些举措的概念,家长和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实际操作中家长仍然有一定的误解和不信任。为此,本期我们聚焦家长中普遍存在的疑惑,约请沪上资深小学校长,为家长分析解惑。
一年级强调语言渗透
1问:小学一年级为什么不教拼音、英语单词?解答: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一开始并不集中教拼音,因为一年级正处在语言渗透阶段,课程仅要求孩子对汉语拼音有一定的意识,直到进入强化阶段才开始集中学习声母、韵母等。
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孩子们可以先对拼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会基本的拼读,到了拼音集中学习阶段,孩子就能轻车熟路地掌握拼读、注音的规律,即学即可运用。英文单词也是同样的道理。
学习初期磕磕绊绊是正常表现
2问:“零基础”的孩子是否都需要用较长时间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解答:入学前为孩子做好知识储备,确实可能让孩子较快适应学习生活。不过,如果入学后懈怠学习,不够努力,有基础的孩子的优势也只能存在一两年,三年级后孩子们很可能又重新站回起跑线,而这一次的起跑,跟着学校步骤踏实学习的孩子会更占优势。
而“零基础”的孩子在较长适应期内将遇到的困难和压力也并非如想象中那么严重和难以克服。学习初期的磕磕绊绊是学习中的正常表现,而每个年级的课程设计也是根据不同年级的认知规律决定的。
拔苗助长的孩子优势不明显
3问:培训机构学过的知识等同于学校的知识吗?解答: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张敏校长表示,几乎每个家长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有用之材,而入学可以说是求学旅程中的第一站,所以,家长们都是万分谨慎,希望孩子能有一个“漂亮的起跑”。不过,家长们太过于注重“起跑时”的知识储备,反而对孩子长远的学习造成不利。
目前市面上的学前培训机构基本是脱离小学课程标准要求的,虽然此类机构也是传授知识,甚至打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的旗号,但是孩子在此类机构以突击学习的方式学到的很可能只是断层知识。
而真正根据市教委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的学校注重的是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素养,而不只是知识储备而已。
张敏举例,该校新生入学时曾有家长提出,孩子已经在培训机构学过一、二年级的课程内容了,是否可直接跳学三年级的课程?学校当然拒绝了这位家长的要求。
因为,学生在培训机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并不等于他已经达到了学校的课程要求。而将他们与遵循教学规律成长起来的孩子相比,拔苗助长的孩子优势不明显,并且在知识结构上有许多的漏洞。
一二年级口头作业为主
4问:小学一、二年级的家庭作业是什么形式的?解答:复兴东路第三小学校长季峻岭分享了该校的做法。一、二年级以口头作业为主,回家后学生通过朗读、讲述的方式回顾当天课程内容,而书面的任务一般当堂完成。教师当堂讲完知识内容后,会留下10分钟时间给学生们用来巩固、复习,形式一般是书写、描摩等。
同样,张敏所在的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一、二年级同样是以朗读等形式的口头家庭作业为主。
课外注重习惯和兴趣爱好培养
5问:口头作业能否起到巩固课业的作用,家长是否需要给孩子另外补课?解答:对于家长是否需要在放学后为孩子另开炉灶,借用教辅、出题等形式来巩固课程,季峻岭认为家长应该谨慎为之。
小学课程设计本身就比较轻松,孩子们需要掌握和巩固的内容,教师一般在课堂中就已经布置,并指导他们当堂完成。家长在课余为孩子额外布置任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知识储备的过分敏感和不安。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孩子个人习惯、兴趣爱好,甚至是情商等本应该在课余多多去培养的方面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
张敏认为,孩子回家后是否需要家长额外的辅导要因人而异。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总是出现对所学知识难以掌握、慢人一拍的现象,就应该主动和任课老师沟通,询问孩子在校完成当堂作业时是否也出现类似作业无法完成、书写磨磨蹭蹭等现象,如果在校时孩子确实因为动作慢、行为习惯不好而导致学习不佳的,
建议家长可以在家辅导孩子学习,并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但是,如果教师反映孩子的各项表现都还不错,那家长大可放松一些,与孩子一起享受课余的阅读、游戏以及看电视剧的时间。同样,家长在课余时间应该多鼓励孩子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实快乐学习并非只是学校的任务,在家庭中,家长也应该让孩子有兴趣地学、快乐地学。
孩子全面发展更受欢迎
6问:“等第制”在淡化分数概念的同时,会不会削弱孩子努力学习、力争上游的积极性?解答:等第制评价,是指用“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指标来评价孩子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
用“等第制”评价代替“百分制”的目的在于淡化具体的分数差异,因为单纯地用分数区分学生层次,既不能反映孩子真实的能力水平差异,也不能真实反映孩子真实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差异。过分强调的结果,只会令众多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唯分数是从”。
季峻岭介绍,目前沪上大部分小学低年级已经实现了从“分数制”到“等第制”的转变,甚至许多小学设计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等第制评价系统。
如复兴东路第三小学的“幸福争豆”,分别以快乐豆、乖乖豆、机智豆来评价孩子的学习能力、倾听能力、课堂表现等。季峻岭表示,用“等第制”评价学生可以模糊分数的概念,转而将
张敏表示,当下“等第制”仍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评价标准、类别等都有待在各个学校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等第制”推出的目的在于模糊具体的分数概念,从而给予孩子全面的综合评价。
正如两个学生,一位考了98分,另一位考了92分,单从分数上看,98分的学生似乎要胜过92分的学生,但是在“等第制”评价中,这两位同学都属于“优秀”的层次,而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或许92分的学生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上更胜一筹。
所以单凭分数是无法分辨出学生能力高低的。况且,“名校”录取学生也不是“唯分数论人”,而是更倾向于选择全面发展的学生。
家长每天抽时间与孩子交流
7问:“零起点”环境下,家长应该做哪些准备?解答:当新举措推出时,网络、舆论中总是会出现一些质疑和不理解的声音。对于家长们对“零起点”、“等第制”等出现的不解甚至是不信任,张敏表示,信任从了解中来,家长应该详细了解市教委公布的与教学相关的政策、举措,以打消个人的疑虑;如果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工作安排不了解,也建议家长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或是向学校提出听课要求,以更深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
如今的孩子很可能是在6位家长的照顾下成长起来的,而老师教育的方式可能并不符合所有家长的心意,批评严厉了,祖辈可能不愿意,而总是以劝说的方式,可能父母又觉得老师管教力度不够。
对此,张敏也希望各位家长对学校老师能多些支持、理解和信任。有问题及时沟通,不要总是一味地相信网络中某些言论,或是有问题不说、私下里却彼此传言,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矛盾越积越深。其实,学校与家庭是一样的,都在为孩子的成长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而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每天抽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包括孩子在学校的见闻,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等。但是在成绩方面,建议家长理智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面对孩子成绩波动,应镇定理智分析情况,不可过分责骂,或是将责任全推到孩子身上。
季峻岭则表示,家长太过于纠结学生分数的高低,往往会忽视了孩子兴趣、习惯、品质等能力素养的培养。据专家分析,“早跑孩子”的优势在三年级后就不再明显了,而往后能力高低与否是与学习习惯、兴趣方向直接挂钩的。教育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正如《新生家长手册》所说的,陪着孩子慢慢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放慢脚步。
相关链接
更多幼升小专题可以点击下面链接查看
上海17区县56所民办小学招生信息全汇总<附名校人气点评,必须收藏>
公办小学报到和家访通知,你收到了吗?八条家访注意事项必读
13种文具12大生活用品小学新生入学用品准备最全清单
各区县进入家访流程老师给新生提出开学须知<学籍数码照如何准备>
小一生家长预备铃:开学前你必须做好的10项准备
入学培训、新生家长会启动18项开学焦虑症请进来自查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署名并标注出自“上海升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