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献ybbcuten酽nia
一位网友昨天对我说,应该讲讲荔浦话的“酽”字。“酽”字我是知道的,荔浦话中读nián,与念字同音,一般荔浦人讲“酽”时,通常是指液体味道过浓,有苦涩味,如最常用的语句是“这茶太酽了”。煮菜时,如煮萝卜、白菜时盐放多了,味道变得略带苦味时,也说“这菜煮酽了”。
酽这个字,在普通话里是读yàn,网上查到的解释是:“形声字,从酉(yǒu),严声。"酉"与有酒有关。本义指茶、酒等饮料味厚。”但荔浦人似乎区分比较严格,只讲茶酽,从来不讲酒酽;对酒的味厚,荔浦人只“酒好狠(hěn,厉害)”,或“度数高”。有时也讲“酒好醇(xǔn,音纯)”。
下面我们就“酽(nián)”字的语音在荔浦话中的变化情况,重点谈谈荔浦话语音相对于普通话的两个重要特色。荔浦话作为西南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与普通话有着很多对应规律,夫子另有专文进行了总结概括。本文主要是针对荔浦话与普通话相比较,在一些语音的声母、韵母进行掐头去尾,或无中生有的处理的有趣现象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荔浦话在声韵上的掐头去尾。
1、掐头,去声母卷舌音,直接变成平舌音。
荔浦话相对于普通话,音值不够饱满,翘舌音zh、ch、sh中的卷舌音h,尽数被掐去了,变成了z、c、s。在荔浦话中,除了r还残留着锐、睿等少数几个字音,其他都变成了平舌音了。
2、掐头,去掉声母,直接变成零声母音。
①“黄、皇”等字在普通话是读huáng,荔浦话就直接掐去其声母h,相应变调,将其变为零声母uǎng,独立使用时写作wǎng。
②"献“字在普通话中是读xiàn,荔浦话则直接掐去其声母x,相应变调,将其变为零声母ián,独立拼写时、写作yán。
3、掐头。将零声母的韵头去掉。
如“蕹”字在普通话中读wèng,是一个零声母音,荔浦话则直接再掐头去尾,却掉韵对u,再变音变调,读作ón。
4、去尾。去掉韵母中的后鼻音。
荔浦话的音值不饱满,语速稍快,一个字往往刚发完基本音,就已经结束,所以基本上不发后鼻音。在荔浦话中,除了ang这个韵母,其他如ing、ong、eng等几个韵母,是被直接掐去了后鼻音的中g,变成ng、on、en等。
二、荔浦话在声韵上的无中生有。
1、平空多了一个普通话中没有的声母ng来,主要用于拼写零声母的字和少数其它声母的字,以及部分翘舌音r开头的字。
①“牛”的声母本是n,在荔浦话中,加上鼻音变成ng的声母,拼作“ngiǔ。
②将零声母a开头的韵母,直接在零声母前加ng作声母。如”安“,直接将ān拼作ngān、“昂”直接将áng,拼写作ngǎng。
③将零声母o开头的韵母,直接在零声母前加ng作声母。如”欧“,直接将ōu拼作ngōu、“藕”直接将ǒu,拼写作ngǒu。
④零声韵e开头的韵母,直接在零声母前加ng作声母。如”厄“,直接将è拼作ngě。
⑤将零声母i开头的韵母,直接在前面加ng为声母。如“仪”,普通话拼音为yí,荔浦话直接在前面加声母ng,拼写作ngǐ。厌在普通话中读yàn,荔浦话直接在前面加ng作声母,拼写作ngián。
⑥将零声母u开关的韵母,直接在前面加ng为声母。如“我”,普通话的拼音为wǒ,荔浦话直接在前面加声母ng,拼写作ngò。
⑦将声母为r的字,改为声母为ng,如“软”、“硬”、“惹”等字相应拼写为nguàn、ngén、ngiè等。
2、将零母的字,平空加上一个声母,读成其它音。
①将零声母“酽”字,前面加上一个声母n,读成nián,与“念”同音。
②将“闻到味道”的“闻”这个零母wén,平空给加上一个声母h,读作huěn,简略拼写作hǔn。
3、独创了荔浦特有的韵母uon,详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