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四大塔林,神通寺塔林
神通寺不仅拥有被誉为“中国第一石塔”的四门塔,中国最大的龙虎塔,更拥有中国第四大塔林。
神通寺是山东地区最早的一座寺院,号称“山东第一寺”,山东佛教的发祥地。神通寺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东北2公里琨瑞山金舆谷。琨瑞山,一名金舆山(金榆山),又名昆嵛山,地处锦阳川畔,它东侧的山叫青龙山,西侧的山叫白虎山,北面的山叫玄武山,南面的山叫朱雀山,藏风聚气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青龙山与白虎山之间的山峪即为金舆谷,朗公和尚当年在柳埠选择的这片净土,其形势俨然一座高背靠椅,坐北面南,藏风蔽气,为济南南部山区首选风水宝地。因此,主持们以长眠的方式,在遗址上营造了一片塔林。神通寺塔林是中国第四大塔林。
塔林
神通寺塔林现有墓塔50座,墓碑15通。在50座墓塔中,年代可辨的有36座,其中金代两座,元代19座,明代15座,年代跨度约年。15通墓碑除一通年代不详,其余全为明代。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元代道兴禅师塔和德云禅师塔。
清公山主之塔
清公山主之塔
清公山主之塔
清公是元代神通寺住持善清,生平不详。在《敕赐神通寺祖师兴公菩萨道德碑》中最后列名的门人中有善清。
清公塔一层在塔身上作出仿木结构,三扇格扇门,柱头五铺作斗拱,上面山花朝前,见于十字歇山顶或主体建筑所附抱厦,如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云公之塔
云公之塔云公,见载于《通理妙明禅师淳愚长老云公碑铭》。德云,俗姓王,在济南避金兵之乱,“遂即神通寺清公祝发焉“。曾赴大都庆寿寺参见海云大宗师。至元二年,住持神通寺。大德七年圆寂。
云公塔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建造时明显受到了清公塔的影响,类似的山花向前。另一面塔身上的香炉瓶花砖雕,非常的漂亮。
清公塔和云公塔形制大致相似,六角五层密檐,在建造时应该是有所模仿。
希公塔
砖塔
塔林中还有另外两座密檐式砖塔。一座是希公塔,另外一座塔上铭文缺失关。这两座塔相对简陋,其形状跟少林寺塔林中的许多明代砖塔相似。
贵公之塔
贵公之塔中的莲花雕刻
神通寺塔林中,这座塔非常与众不同,是用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的一座亭阁式塔,没有塔铭。现有的资料把此塔称为“贵公之塔”,一层塔身东面开门,塔心室顶有漂亮的彩绘莲花藻井。塔身二层东面开佛龛,内有佛像结跏趺坐。三层为素面,上有塔刹。
敬公寿塔成公无为大师塔
阙形塔是碑形和密檐的混合样式,塔林中有两座这样的塔,一座是建于元代泰定三年的敬公寿塔,一座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成公无为大师塔。
塔林
塔上的雕刻
塔林
塔林
塔林
塔林
塔林中最多的就是小巧的石塔,石塔更多地像石刻雕塑。
唐代殿堂基址
唐代殿堂台基上的飞天
年的墓塔林
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塔林中间清理出一座唐代殿堂台基。殿基呈须弥座状,在束腰处有刻画传神的乐伎。不知情者很容易错过此处的精彩。
大殿跟塔林离得如此之近,实在是不合情理。一种解释就是这座大殿早早地就倾塌了。旁证是立在大殿遗址上的元代墓塔。如果这座塔原本就在此处,那么可以推断,在塔林大规模形成之前,大殿就已经是平地了。
神通寺遗址
神通寺石碑
神通寺遗址
近年来考古人员对神通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遗址核心区共发现房址15座、墙体3条、道路1条。个别房址有台基、月台等附属构造,室内铺地砖。从空中俯瞰,遗址基本遵循中轴对称的布局设计,自中轴线从南往北共有6座建筑,可推测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方丈、法堂。其中,大雄宝殿占地面积最大、建设等级最高。考古人员从房址中清理出10块雕饰繁复精美的覆盆式柱础。
神通寺与现今仍存世的灵岩寺,同为山东最早的一批寺院,且建成时间相近,后者被评为海内四大名剎之首。两者布局及功能设置相近,堪称姊妹寺院。但顶着“山东最早寺院”的盛名,而实际发掘出的早期遗迹、遗物很少,隋唐以前的遗迹更是没有发现。根据出土遗物、文献记载和碑文,初步推测,现被发掘的神通寺房址最早为元明时期所建,后经过多次重修。这一结果与我国南朝释慧皎所着《高僧传》及唐代释道宣所着《续高僧传》的描述大相径庭,两本著作均翔实记载了神通寺当年的盛况,而考古“铁证”却证明,现遗址在元明之前并无建筑遗迹。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早期神通寺并不在此,现遗址或是元明时期“另起炉灶”所建。
神通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千古之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