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是什么样的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地坑窑院之形,村村皆如此,家家一模样。”这说的就是地坑院。
那年我第一次和前男友回他老家河南三门峡市陕县,总算见到了他念念不忘的地坑院。当时我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觉得特别新奇。
对于那段记忆仍然记忆犹新,今天就来讲讲我对地坑院的记忆。
1.什么是地坑院?
地坑院,还有其他俗称:天井院、地窨子、地窑,地阴坑、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地平线下的古村落”,“民居史上的活化石。”
它是古代人穴居方式的遗留,据说已经有多的年的历史了。这种奇特的民居形式,是中国甚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地坑院分布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垅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
其中河南三门峡境内的地坑院是保存得比较好的,现在还有许多村民住在地坑院里。
整个地坑院是低于地表的,从远处看的话,它和大地融为一体,几乎看不到什么。
但是走近了俯看院落却又是一番人间烟火气,如果从高空俯瞰这些地坑院,它们就像是长在在大地上的一扇扇天窗。
2.地坑院有什么不一样的优势?
地坑院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土层很厚而且坚硬,建造出来的地坑院坚固耐用而且冬暖夏凉。
里面常年保持在18~25℃。冬天不需要地暖,因为窑洞内一侧有灶和炕相连,夏天不需要空调,而且还能防震抗震。
当时我看到大院里还有一溜排开的七口铁锅,顿时瞪大了眼睛,以前我从没看过这样的。
我是在南方地区长大的,小时候村里的柴火灶也就两个铁锅,一个大铁锅一个小铁锅。每次烧柴火的时候,大铁锅用来煮饭炒菜,小铁锅里面就放一大锅水。
男友说这是他们当地的民俗,叫过山灶,或者穿山灶。它是由一排炉灶串联而成,有7个灶眼放着7个铁锅。
这个灶的灶膛是相通的,还特意修成斜坡,这样当灶的一头在烧火的时候,可以利用气流向上的原理,热量能通过灶膛送到每个灶台。
斜坡越朝上的温度是越低的,因为烧火的灶头不在这一头。每个灶台因为离火的距离是不一样的,火力大小自然有别,就有了不同的分工。
厨师可以用这些灶台来用不同烹饪方式准备各种菜肴,比如炒、闷、炖、蒸。
一般来说,7个灶眼中前三个的火力是比较高的,适合蒸煮炖这种烹饪方式,后面的灶眼就适合来保温。
男友还告诉我,在他们这里不管红白喜事还是逢年过节都要办酒席,每桌十碗菜,其中7碗热菜3碗凉菜,意味着十全十美。过山灶和这种十碗席是配套的,因为10碗菜中有7碗热菜可以在灶上一次性煮好。
后来和男友分手后,两年后他结婚了请我去,我去参加了,就是在他们这个地坑院办的婚礼。
3.地坑院是怎么建造的?
虽然地坑院是窑洞,但是它又和其他窑洞不太一样,它是从地面往下挖出一个坑,横向挖一个洞形成的地下窑洞式住宅。
这种地坑院一般平均占地1-1.5亩,深度约有6-7米。然后再在坑的四壁凿挖8个到12个孔的窑洞。
每个窑洞的功能都是不一样的,有主窑客窑厨窑还有牲口窑,简单理解为主卧,客卧还有厨房。窑里还用土坯垒成火炕。
要进入地坑院,不是用梯子进入的。当时我一直在寻找梯子在哪里,男友笑我,用梯子出入不方便的,古人这么有智慧肯定早就有解决办法的。
说完男友就带着我走向5米处以外的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门洞,从这边下去就可以进入院子里。
走下去通道之前,男友还给我指了指院子的顶部。他说院子四周顶部可以用来晒粮食,在盖地坑院的时候,人们会在顶部先打一个孔,晒好的粮食可以通过孔进入到院子里,这个孔叫“马眼”。
我指了指地坑院和地面的四周是用来干嘛的?男友解释说这里会砌一圈青瓦房岩,是用来排水的。
我发现地坑院上面也没有种树,男友说这是怕树根往下扎,把窑洞弄坏。
然后我们就顺着通道往下走,走十几米长的门洞就可以到院子了。门洞开在哪边也有很多讲究,因为它是整个地坑院的关键所在。
一般修建这样一个院落,全家人要连续忙好几年才能建成,但是建完后却能让几代后人居住上百年。
4.地坑院是怎么排水的?
地坑院所处的黄土高原,其实气候是干旱的,很少降雨。就算降雨也不会降太大的雨。但是他们也是有办法去排水的。
进入通道前我们看到的地坑院和地面的四周,那里是砌了一圈青瓦房岩,是用来排水的。
房檐上会砌高30-50厘米的拦马墙,也叫女儿墙,这些墙并不高,所以当地人也叫它矮墙。
这些矮墙可以防止地面的雨水流入院子当中,还能防止人畜跌下院子。
再来他们一般还会在院子里挖一个大坑,里面也有直径一米的井,叫渗井。地炕院子呈斜坡型,主要就是方便雨水集中流向院内低处渗井的位置。
他们在井部的底层铺炉渣作过滤层,下雨之后,雨水就会进入渗井,通过过滤层过滤以后的水可以用来供人畜使用。
地坑院排污方式是挖一个化粪池,生活污水会排到化粪池当中,满了之后人工运送除去,而且化粪池的一部分污物还可以用来浇灌田地。
“院在地下七八米、冬暖夏凉有阳光”这就是地坑院,相信对有住过地坑院的朋友来说,这是难以忘怀的童年回忆,可以来分享一下你眼中的地坑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