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diSlimane五十岁的少年漫游者
得益于社交网络的蓬勃兴起,你开始看到时尚背后的缔造者们,而不再仅仅只是成衣或者硬照。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设计师们,在逐渐为你揭开时尚的另一个维度。
时代的背景板
时尚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LOGO,也不再是VOGUE、ELLE、Bazzar这些铜板纸上的华丽硬照——当越来越多的流量明星进驻时装周,粉圈开启机场穿搭指南、蓝血番位科普,华服背后的一切也逐步由幕后走向台前。
设计师早已从每季大秀后收敛的谢幕露面,向越来越多的曝光转变,随之而来的是设计师个人的拥护者激增。
究竟是品牌忠实顾客更具购买力,还是设计师个人死忠粉更能维持销量增长?至今仍然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名气大的设计师总是要比nobody更能令品牌名利双收。
HediSlimane,是谈到时尚就避无可避的设计师。一方面,没有谁能绕过他谈论21世纪男装,另一方面,他不仅拥有一众巨星追随者,而且自身也拥有绝大多数大牌设计师难以匹敌的话题度。
CELINE大秀已经时过多日,从秀前热场到秀后舆论争议不断,HediSlimane在如何占据时尚社交媒体榜首这件事上从来没有输过,这一次亦是。在热点终于开始降温,舆论趋于冷静之时,我想以CELINE为引,试图走进HediSlimane的理想国一探究竟。
强势的HediSlimane
“实际上,我这么做完全不是为了划地盘。我必须在保持长远眼光的情况下,仔细考虑方方面面。这是关于优先级的问题。这仅仅是个正统的做法。我预见了人们的反应,但品牌标志必须更改。为了保持活力,各大品牌必须不断进化,挖掘自己的本质。没有争论便没有意见,这只会让我们盲目地保持一致意见。”
——HediSlimane
当看到Hedi将CELINE的音符去掉修改品牌标识的新闻出现,哀嚎一片时,Hedi的死忠粉的心情却是:
是Hedi,他回来了。
和其他设计师动辄与明星好友op合影,或者是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发表见解不同,你所能接触到的有关他的信息几乎只与时尚设计有关。HediSlimane鲜少接受媒体采访,早期的采访甚至大部分是通过邮件完成的。在镜头前,他自然流露着一种拒人于千里的形象,双手插兜,只留四分之三脸给镜头。
靠着媒体的渲染和为数不多的硬照,HediSlimane的形象被勾勒成了忧郁阴沉,不善言辞而又才华横溢的样子。才华横溢是真,但忧郁阴沉,不善言辞?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控制狂。
作为SaintLaurent曾经的创意总监,至今依然在售的YSL新BlackOpium香水,被Hedi视为他出任SaintLaurent总监时的污点。闪亮的塑料质感黑瓶子一经推出,他立刻让品牌发表声明:HediSlimane在这款香水的市场推出和艺术元素的选择方面,没有给出任何创意指导。他的强势性格,呼之欲出。
HediSlimane的强势并不只在CELINE、SaintLaurent,而在他所有任职的品牌。年,Hedi入主ChristianDior男装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他的强势。将男装部另起炉灶,重新命名,是初出茅庐的他就在做的事。DiorHomme,至今依然是一个提到之时,脑海中会浮现无数或阴郁或迷幻形象的品牌。
你无法定义DiorHomme的品牌形象,就如同Hedi自己曾经说的:DiorHomme只是一种感觉。
出于振兴男装部抑或是提升品牌价值的目标,DiorHomme从ChristianDior中分裂而来,从此有了男装界再难超越的神话。然而,岁月更迭,年Dior为满足品牌统一战略,毅然决定将沿用17年的DiorHomme改回了Diormen。
尽管DiorHomme早已不是Hedi任职时一季又一季催人减肥的纤细成衣,但只要有那个Homme在,依然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年轻男孩模样。当Homme成为men,恍若我们少年时痴迷的乐队男孩终于“浪子回头”,逐渐走下神坛泯然众人。
关于自我
“我们必须克服重重困难,坚定地做自己。对我来说,坚持自己的风格才是有意义的。我会完全保留自己的风格,在CELINE也是如此,这是我一生的坚持。我不会违背自己的风格,以及那些造就了我的东西。
我的风格属于我自己,我也不得不屈服于我的风格。我坚持自己的原则。我为什么要放弃那些定义了我的东西?人们早已接受、甚至还在效仿我过去的所作所为,我为什么还要去学其他人?”
——HediSlimane
这一季的CELINE,面对借壳上市的评价和SaintLaurent2.0的嘲讽,Hedi的粉丝确实无法辩解:该如何去解释“一个人为什么是一个人”,又该如何去辩护Hedi为什么是Hedi?
作为个人色彩太过浓烈的设计师,HediSlimane在品牌间跳槽会很吃亏,无论哪一个品牌最后都是Slimanestyle。
他不像KarlLagerfeld可以在Chanel的花呢和Fendi的皮草之间无缝衔接,更不像一个职业广告人到谁家就说谁家的商品好。HediSlimane的风格在支持者看来是倔强顽固,在嘲讽派说来就是冥顽不灵,但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的理想主义者才能达到的境界。
与其说他是在执掌品牌,不如说他是在造梦。SaintLaurent时代后期的每一季,靠尖酸讽刺博点击率的博主的评论永远都是“炒冷饭式的HM同款机车皮衣”、“高价ZARA皮裙”,然而那确是HediSlimane给予SaintLaurent最大的礼物——复刻黄金年代。
属于YvesSaintLaurent先生最经典的设计元素,被抽丝剥茧而出,再融合他钟爱的摇滚文化、音乐浪潮、街头元素,每一季都可以看作是对上一季的承接,如同那个摇滚乐最好的年月毫无断代地再现眼前。
DiorHomme时期坚持不迎合市场的男装,窄瘦贴身的西装,异常细长的裤腿,当被抨击是打同性文化擦边球时,Hedi的回应是:我只是喜欢纤细的男孩子。非常杰克苏式的答案,却是理想主义者都想做到的事。
Hedi的世界永远是将自己喜欢的零碎的东西寄托在事业上。他喜欢拿破仑,所以DiorHomme有了标志的小蜜蜂,所以男装出现了拿破仑夹克,所以再次回归时尚圈CELINE在拿破仑长眠之地开秀。
如果一定要说出为什么维护HediSlimane的话,那可能是因为,如今,理想主义者太少了,我们屈服于舆论,认输于世界,关于什么是自我,早已消失在一次一次向现实低头的磋磨中,而正好,这个五十岁的老boy依然在坚持他的自我美学。
风格·情长
“我在20多年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或者说是我的风格在20多年前找上了我。自那以后,我经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笔触、外观和服装轮廓,全都印上了自己的风格,而这些又定义了我。”
——HediSlimane
在Hedi离开时尚圈的时间里,他的世界存在于HediSlimaneDiary里,二十多年坚持用黑白摄影作品记录生活,他的世界,是不变的瘦削阴郁青年,光影错乱的舞台,摇滚乐手肆意锋利划破空气的发丝,即使五十岁了,即使间歇性耳鸣常伴他,戴着隔音耳机的他依然会站在乐队公演舞台的最前端,用相机拍下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少年。
在DiorHomme时Hedi就曾经自嘲“真正的DiorBoy永远买不起Dior”,那时他的模特是他随意从大街上找来的青少年,到SLP时,Hedi的模特是他请来的不知名音乐人。他钟情的永远不是大牌贵族式的典雅,他钟意的是你我在街上都会遇到的普通又不普通的中二男孩女孩,又冷漠又酷还带着对世界的不满。
在Hedi的秀上你很难找到当季大火的元素,新瓶装旧酒,却让熟悉他的人感到很舒服。这么多年,你喜欢的元素在Hedi这里总有一席之地。GUCCI的毛毛鞋火遍各大品牌T台时,在SLP的秀场上看到的依然是尖头切尔西靴,在Hedi的世界里潮流和他无关,他就是活在自己世界的帝王,只有他创造的才是被允许出现的,他的哥特,他的拿破仑,他的摇滚乐才是永恒的流行。
当蓬蓬纱裙,机车夹克,垫肩夸张的女装再次出现在CELINE秀场上时,嘲讽遍野,“Hedi又在炒冷饭了”,“Hedi在DiorHomme结束的时候就江郎才尽了”。
尽管,必须承认,CELINEBoy走上T台时,确实有那么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年的DiorHomme,发型脸型熟悉的DiorBoy们跨越岁月再次来和你我相遇,似是故人归。
他就是一个对风格如此长情的人。
五十岁的少年漫游者
“我一直在用相机记录年轻人,为他们设计服装。不论是摄影还是时装设计,到目前为止,年轻人一直在我的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年轻人既优雅又鲁莽,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是漫步在林荫大道上的狮子,出没于巴黎圣日耳曼的酒馆、巴黎索邦大学座无虚席的演讲厅。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似之处。不管出于哪个年代,他们都是激情和活力的象征,都过着快节奏的生活。”
无论是愣头青初出茅庐的设计师,还是五十岁的创意总监,Hedi所有的设计都是少年形象。他不会为老年考虑,就像前些天在CELINE秀场上,五十岁的他依然穿着着他二十多岁会穿的紧腿牛仔裤高跟尖头皮靴,仍旧是那个昔日的清瘦少年。
少年可以说是Hedi心中不死的形象,在DiorHomme时期,他的DiorBoy们只是偶尔去迪厅蹦迪,大部分时间是黑白交错的孤寂形象,中二病发作的制服诱惑。到了SLP时期,当男孩们摆脱中二时期的伤春悲秋,在闪烁的迪斯科灯光下,迷乱的小众摇滚乐成为了主旋律。
Hedi打造的这些少年形象无一不是我们曾经臆想中的青春期,在他的世界里,叛逆可以天长地久下去,酒精摇滚乐可以从开始到永远。当你在现实世界不得不长成大人,西装加身,或是欣赏高雅的音乐时,你仅存的叛逆心理或许只能在Hedi的设计世界里找到共鸣。就像那句俗气的话:摇滚不死。喜爱HediSlimane的人心中一直有那么一个角落,固执地守护着青春年少的逆反。
对于HediSlimane,除了喜爱更有嫉妒,那股子少年人的劲儿在他身上永远不曾改变,死不悔改。
从Dior到CELINE,他的男孩女孩永远保持着对世界的轻蔑,永远带着一种青春期独有的叛逆:我不需要喜欢这个世界,世界追随我喜欢我就够了。这份肆意狂妄,我们从未拥有过,因为未曾拥有所以更加想要追溯。就像飞蛾扑火,明知青春年少早已逝去,明知一些年月错过就是错过了,明知不可为却在心中渴望为之。
残尾:相对运动
当我们坐在列车上,
是车子在前进,还是树木在后退?
在新时代的背景板下,
是品牌要保持风格,
还是设计师要坚守自我?
一切的答案,
或许只在于你选择的参考系。
/End/
编辑:Fan
原创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