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巴克的三次重塑看如何回答我们的业务
——《管理的实践》导读(十二)
星巴克目前在中国遇到了一些挑战,但随着舒尔茨的再次出山,相信这个寄托着他毕业梦想和追求的事业,一定会涉险过关,重回峰巅。
星巴克似乎又到了问“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的时候。
德鲁克的“经典三问”之所以经典,正是它特别有针对性地根据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出,并给予了方向和指导:
第一问:我们的业务是什么?企业一开张就要明确自己真正的客户是谁?客户看重的价值是什么?以此来规划自己的产品、市场、策略等,踩准节奏,顺利起步。
第二问:我们的业务将是什么?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起步、市场的变化、顾客的需求,这些变化倒逼公司必须跟上时代步伐,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第三问: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或为环境所迫,或因发展瓶颈,成功已是过去,危机迫在眉睫,必须重新思考业务方向,或者壮士断腕,或者重振旗鼓。
其实,这不是星巴克第一次问“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在它成长壮大的过程中,至少有三次这样的询问。
第一次问,从“星巴克”到“天天”
当年,霍华德.舒尔茨放弃优厚的职业待遇,花了近一年的时间的努力加盟星巴克的时候,它还只是一个专门卖咖啡豆的作坊式企业。其最初的两位创始人沉醉于提供深度烘焙的纯正咖啡豆的热情中。
但当舒尔茨在意大利在迎头撞上遍布街头的浓缩咖啡吧的时候,立刻被其浪漫情怀和社区情结所感染,当极力鼓动两位创始人抓住机遇、进行业务调整时,被固守纯正咖啡豆生意的激情顽强抵挡,另起炉灶不可避免了。
于是,有了“天天(L1Giornale)”浓缩咖啡吧的诞生。Giornale是意大利语,意为“每天”,舒尔茨估计希望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希望每天人们都来“天天”喝一杯咖啡。
这是第一次问“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这一问问出了舒尔茨的初心,这一问还真问成功了,“天天”开业大吉,生意蒸蒸日上。
这一年,舒尔茨32岁。
第二次问,从“天天”到“星巴克”
此“星巴克”已非彼“星巴克”了。
白手起家的舒尔茨初尝的成功的滋味,机遇又在街角等着他了。原“星巴克”的创始人拟出售公司,舒尔茨抓住机遇,虽经一波三折,最终以坚韧的毅力和执着的劲头,涉险收购了“星巴克”,这多少有点“蛇呑象”的味道。这一收购,带着一些不舍,舒尔茨舍弃了自己的“天天”品牌,新的“星巴克”脱胎换骨重生了。
公司构筑了完整的生产供应链,公司业务规模扩大了,梦想的舞台更大了,其实更主要的是,星巴克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带到了美国——品尝浪漫、支付得起的奢侈、一个绿洲、悠闲的社交互动,把人们从家庭吸引到了这个所谓的“第三空间”。
自此,星巴克从美西到美东,绿色女妖赛壬形象开始在美国铺展开来。
这是第二次问“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这是一次跳跃式的成功。
第三次问,从自募性企业到上市公司
年8月18日,新的星巴克诞生了。当时一共8家店,当年新增3家店,舒尔茨宣布5年后,建立一家全国性公司。星巴克的发展也迈入了快车道。
年,第一次开始赢利。
年,累计总共开出家店。
年,6月26日,星巴克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天收盘时,总市值达到2.73亿元,5年前买它时,只是万美元。舒尔茨完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年7月,在舒尔茨40岁的生日月份,以美国发展最快的公司的总裁的身份,他是照片登上了《财富》的封面:“霍华德.舒尔茨的星巴克把咖啡磨成的金子”。
这三次追问,用霍华德.舒尔茨自己的话来说,他把自己重塑了三次。通过这三次重塑,他推动星巴克实现了完美的三级跳。
第一次重塑,来自“天天”。把饮品引入了过去只出售咖啡豆的店堂,从那以后,不仅出售咖啡,而且出售一种源自意大利的独特体验。
第二次重塑,来自新生的“星巴克”,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公司。为了管理这个不一样的公司,舒尔茨主要用心在“人”的身上。无论是全员覆盖的健康保险,还是全员持股的豆股票,包括远超广告投入的人员培训费用,用他们的话说:“我们不是以咖啡做人的生意,而是以人做咖啡的生意。”
第三次重塑,来自上市后的公众公司“星巴克“,随着规模几何级增长,人才、制度、管理、产品、品牌不得不一次次自我更新,仅从产品来说,冰咖啡、罐装咖啡、萃取咖啡等等,每一次的创新,对有强烈正宗咖啡情结的人来说,不异于一次心理革命,但他们做到了!
随着海外开店迅速推进,星巴克这个具有强烈美国烙印的品牌走向世界,一个美国公司变成一个地道的世界公众公司。其商海波涛与世界风浪共振了。
星巴克的这三次重塑,也完美地回答了德鲁克关于“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无它,不忘初心,与时俱进。
再一次重温德鲁克的原话:“关于企业的宗旨和使命的界定,很少有维持30年的,更不用说50年了,一般而言,只能维持10年。”
顺便说一句,有些人在解读第三问的时候,认为德鲁克在提醒企业的终极价值追求,个人觉得有点望文生义,用力过猛了,这个问题在第一问“我们的业务是什么?”的时候已经解决了。
关于“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德鲁克的原话就是:”我们的业务做得对吗?是不是应当改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