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与再生城市更新的演进逻辑动力机制与
一、引言
各类资源要素在城市大规模、快速度的集聚与扩散、侵入与接替,让城市成为悲欢离合的舞台。“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新城的崛起、老城的衰落,几乎成为城市时代共性的全球景观,也使得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年8月荷兰海牙召开城市更新第一次研究会,首次对城市更新概念进行较权威的界定,但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年美国Eisenhower顾问委员会提出并引入《美国住房法》的“旧城更新”概念,“城市更新”首先或主要地被限定在“旧城”中,其目的是改善当时紧迫的城市问题,如卫生设施缺乏、住房陈旧、服务和基础设施不全、用地不合理、交通拥挤等问题(BritannicaE.ed,)。
最初的城市更新,更多是一种物质性更新。Buissink()认为,旧城更新“旨在修复衰败陈旧的城市物质构件,使其满足现代功能要求的一系列建造行为”。直到20世纪60-70年代,J.雅各布斯、C.亚历山大等人开始系统地反对简单粗暴的物质更新、大规模更新做法,主张代之以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更新。与之相比,日本的城市更新侧重于过程更新,并使用具有东亚文化特色的概念——“城市再生”。年4月日本出台《都市再生特别措施法》,作为城市更新的总体依据。年、年两次修订、完善该法,构建具有日本特色城市更新理念,即强调要结合地区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特点,从物质与经济、社会与文化两大方面着手,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地区经济社会活性,推动城市再生(杨现领等,)。
二、逻辑:国内外城市更新的殊途同趣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在城镇化快速扩张阶段,往往会选择更加粗暴的方式来解决中心城区的衰败问题,即通过在其他地方建设新城区,以另起炉灶的方式推动城镇化发展。毕竟,新城区是一张白纸,更容易绘制工业主义、现代主义构想下的美好蓝图。然而,对于那些经过数百上千年发展的城市来说,中心城区并不是想放弃就能放弃的。作为地域共同体历史、精神和记忆的空间载体,中心城区始终以自己的方式不断提醒人们自身具有的独特价值,也反复提醒人们城市之意义就在于“让生活更美好”。
1.国外城市更新的演进旨趣
城市不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但却是工业文明的天然伴侣。工业革命后的工业化城市逐渐取代文艺复兴后的商业化城市,成为现代文明的新主角,但资本、市场与权力的竞相角逐,使得城市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近乎“原始”的自生秩序,无论是在空间形态、城市意象,抑或是在社会秩序、公共道德等方面,呈现出来的都是随处可见的野蛮性与粗暴性。在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生动形地向人们描绘现代工业城市生成的资本主义动力、逻辑与机制。在他看来,工业革命是一场生产力革命,也是一场生产关系革命,自然经济下的碎片化、分散式生产被市场经济下的集中化、规模化生产所全面取代。在资本与劳动集中化的双重驱动下,小规模的工业村镇逐渐向小城市转变,再由小城市发展到中等城市、大城市,乃至特大城市。从工厂选址到成本核算再到交易便利,没有什么东西比城市更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当然,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工业资本主义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发展。
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现代城市革命的见证地。在工业革命的洗礼下,自生秩序下曼彻斯特的城市面貌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严格区分开来的工人住宅区和资本家居住区。围绕着城市中心商业区形成的工人集聚区肮脏、破旧、昏暗,也不符合清洁、通风、卫生等基本要求,并带来防不胜防的传染病、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等等。进入19世纪中后期,城市不仅面临着贫民窟、荒废地区、市政腐败、道德危机等问题,而且也面临着工人运动的严重冲击。在设施衰败与工人运动的双重推动下,城市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19世纪80年代英国实施“阳光法律”(SunlightLaw),对破败的工人住宅区进行房屋修葺、环境改善等行动,成为现代城市史上首次系统性的政府主导城市更新。更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行动出现在年代的格林伍德住宅法(Green-WoodAct)之后,这是一场清除贫民窟运动。
美国是另一个城市革命的先行者,也是城市更新的先行者。直至年美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国家,只有大约10%的人口为城镇人口,然而,工业革命的到来为其城镇化按下快进键。城市数量在增加,城市人口在膨胀。但是作为城市新移民的工人阶级,其生活境遇却与旧大陆的同胞相差无几,同样集中在各式各样的贫民窟中,面临恶劣的居住条件、悲惨的生活境遇。诚如EisnerS.()曾描述的那样:“缺乏规划、不合理的土地分区、过高的地价、杂乱的街道以及不足的交通工具使得用地拥挤、缺乏长远规划、矛盾重重……整个城市正处于物质空间衰退和社会空间解体的过程中。”
年联邦住宅法(HousingLaw)成为美国城市更新的起点,其在城市更新上的目标有二:一是清除贫民窟;二是将公共住房纳入公共政策范畴。二战后美国城市更新迈入新阶段。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公平施政法(FarilDeal)下的住房法,明确提出“为每一个美国家庭提供一个体面的家和适宜的生活环境”的目标。法案强调:要“对更新区域内住户的重新安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