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灶的变迁欧占彪荐读

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物质极度匮乏,连做饭烧的柴火也非常奇缺,真是烧了上顿没有下顿。每到夜里刮风的第二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我就匆匆起床,拿上扫帚、挎上篮子跑到街上扫树叶。就这我也来迟了,街道上、坑沟里已经有人扫起了一堆堆的树叶,真懊悔自己又起晚了,我真想偷偷地搓(方言)他们一堆!

  无奈,我只好捡一些早到的人们漏掉的一些枝杈、树叶。

  当时我们家家户户都是用地锅做饭,烧地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柴火放多了就会把火压灭,放少了就会断火。

  我们常用麦秸做饭。每当遇到连阴雨的时候,潮湿的麦秸就更难着了,炉灶里冒着滚滚黑烟就是不起火,一会儿整个厨房就弥漫着浓浓烟雾,把人呛得抬不起头、出不来气、睁不开眼,有时候需要跑到厨房外面换换空气才能重新进去。

  有一次,从省城来的一个表弟看到我烧锅挺有意思,就好奇地进厨房烧了几把,结果不一会儿,就从锅灶里冒出滚滚浓烟,他放进灶膛里的柴火太多了,把火憋灭了,他急得一头大汗,再也不觉得烧锅好玩了。

  到了冬天,一是屋里太冷,二是再没有柴火可烧了,我们就生起了煤火。煤火可也不是那么好打理的。

  首先是和煤。和煤需要掺上一些粘土,掺多了煤火就不旺,掺少了就炼不成煤渣,煤就往下泄,需要再往灶膛里填煤渣,找木头重新生火。

  我是跟父亲学了好长时间才掌握了煤和粘土配制比例的。每天或者最多两天就要和一次煤,因为父母迫于生计,弟弟年龄小,我就成了家里和煤的主力军。因为和煤和得好——不稀不稠,粘土不多不少,我还经常受到父母的表扬。

  另外煤火很容易灭,晚上封火的时候要千万小心。如果火铳(方言:捅火用的细长铁棍)捅的眼过大,煤就会着完熄火;如果火铳眼过小,煤就会把煤眼弥上将火闷灭火。

  所以在夜里,我经常看到父母亲到煤火边查看“火情”,以保证第二天早晨能够正常做饭。

  有时候煤火是半死不活的,这会给做饭带来极大的麻烦。有一次我家煮饺子,当饺子下锅后水一直不开,最后饺子烂了一锅,等好长时间才能吃上一顿饺子的美好愿望就这样眼睁睁地化为了泡影。

  20世纪80年代年代,我参加工作以后用上了蜂窝炉。蜂窝炉虽然比在老家时的煤火方便了许多,但也有很大的弊端。

  若进风口堵得太严,火就会闷灭;堵得不严,煤球就会燃完、自然死亡。那时,我经常夹一块煤球去邻居家或者门岗换一块正在燃烧的煤球。那时候人们很少睡午觉,因为中午下班回家做饭,炉火不是马上就能着起来的,它有一个慢慢复燃的过程,所以到吃过午饭也就差不多该上班了。

  使用蜂窝炉需要往楼上搬煤球、往楼下送煤灰,这也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有不少夫妻因为搬煤球不主动而争吵过。

  蜂窝炉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让人们煤气中毒。睡觉时,门窗一定要留个缝隙,一旦煤气中毒,后果不堪设想。煤气中毒给很多家庭都带来过无尽的悲剧和痛苦。

  十几年前我家搬进了新房,标志着进入燃气时代。燃气既没有地锅时的滚滚黑烟,又没有煤火时和煤、封火的技术难度,也没有蜂窝炉时搬煤球的气喘吁吁,只需轻轻一拧开关,蓝色的火苗便喷发而出。火势可大可小,可以大火烧炒,也可以中火蒸煮,又可以文火熬制。没有了无柴烧的焦虑,没有了煮饺子时的担心,更没有了煤气中毒的可怕。那令人欣慰淡蓝色的火苗,代表着美好的生活,代表着心中的希望,代表着前进的力量。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将来的炉灶又会进入什么时代呢?也许不需要柴火,不需要煤球,也不需要燃气,利用清洁能源、不用炉灶就可以直接拿锅做饭了。

  炉灶的变迁日新月异,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炉灶的变迁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它时刻向世人昭示着中国发展壮大的洪流滚滚向前,势不可挡。

本篇审稿吴天敏组版师海波

作者简介

  欧占彪,河南焦作人,教师,焦作市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作者欧占彪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侵权必究

博客/微博/   杨海燕吕佩义胡建武

  庄凤娟李智信张红阳

  张广杰杨政民

初心

思想,影响人生

文字,抚摸心灵

声明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8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