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受冻群众挺着,不是政策应有的温度
12月17日,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城迎来了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气象数据显示,当地当天最高气温仅有零下2摄氏度,不少居民家中即便开着电暖气,室温也只能达到5-7摄氏度。面对寒潮的侵袭,不少民众尤其是老人只能躲在家里瑟瑟发抖,甚至连睡觉都会被冻醒。然而,人们家中本可用于取暖的炉灶,却被有关部门封了起来,“不让烧柴火,不让冒烟”。
12月17日中午12点,古城内一户人家的室内温度不到7度(总台央广记者管昕摄)
据报道,多年以来,山海关古城居民普遍以生火方式过冬取暖。年,当地有关部门正式“禁煤”,自此之后,烧柴便成了各家各户取暖的主要选择。然而,今年冬天,环保管控再度“加码”,依规未受限制的柴火也在古城遭禁,给当地群众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尽管政府在“禁煤”后免费派发了电暖气,但多位受访群众都表示:暖气取暖效果不佳,完全靠电取暖的成本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硬要推行“不让烧柴火,不让冒烟”的“一刀切”式禁令,无异于眼睁睁地放任群众受冻。
面对“暖气不暖、有柴难烧”的尴尬现状,71岁的牛大爷在采访中愤怒地感慨道:“暖气片开开,温度也上不来。烧柴火都不行!不让冒烟,咱也没冒。老百姓就挺着呗,没辙!”记者试图将问题反映到市一级有关部门,秦皇岛清洁取暖服务保障热线值班人员却对记者表示:“确实都反映(冷),但是咱这儿也没办法,也不是说一下能解决的,咱自个儿暂时先想想办法吧。”一边是无可奈何、硬着头皮与寒潮“短兵相接”的百姓;一边是无计可施、让人“自个儿想办法”的有关部门。两相对比,无疑刺痛不少人。
在国家积极治理大气污染、着力推动节能减碳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推行清洁取暖,本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好事。然而,初衷再好的政策,执行起来都不能忽略现实背景,步子迈得太大、太急。在实践中,任何未考虑民众正当需求,一味“大干快上”的做法,都可能造成环保与民生“打架”。在公众看来,环保与民生乃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的关系,民众取暖权利和环保指标应当得到兼顾。
部分古城居民对记者表示,年当地政府为推进清洁取暖集中免费配发的电暖器散热效果不佳(总台央广记者管昕摄)
以统一供暖、电力取暖取代各家各户生火取暖,是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但每个地方、每个家庭的取暖条件都有差异,其进度很难统一。面对这些现实,任何不做区分、不加甄别、不考虑特殊情况的“一刀切”式禁令,都必然对部分居民造成重大影响。
在统计报表里,一个家庭有没有烧柴、一根烟囱有没有冒烟,或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但是,每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压到活生生的人头上,都可能是刺骨之寒、切肤之痛。对此,施政者还应设身处地,多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想问题、看问题,深刻认识手中决策权的“分量”,做到理性决策、慎重用权,落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施政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在山海关区正式印发的文件中,从未有过“禁止烧柴取暖”的说法。区政府相关领导也对记者表示:古城内不让烧柴“只是倡导,不是强制禁止”。从这个角度上看,当地民众遭遇的“一刀切”做法,只是自行其是的“土政策”。
山海关古城西安家胡同一户居民家中炉灶被封堵(总台央广记者管昕摄)
关于“土政策”的成因,有知情干部对记者反映:禁止烧柴的根本原因是古城内设有大气监测国控点位,为了数字好看,区里只能层层加码,搞一刀切。此前,中央曾在各项工作中反复强调:“层层加码”“一刀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要不得。
对此,不论是山海关古城,还是此前出现过类似新闻的其他地方,都应加强自省,及时纠偏,妥善制定“真政策”,坚决叫停“土政策”。各级有关部门也要认识到:任何环保检测指标的存在目的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层层加码”的做法或许能做出“好看”的数据,但在本质上对环保工作并无助益。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天职,在完成任务中忽视民众实际情况,初衷良好的政策也会在推行中变形,造成“进一步、退两步”的反向效果。对此,施政者还当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制定出既有效率,又有温度的政策。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