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筑水泥堵民灶眼,查封的是一个个炉台,浇

如此“清洁”暖从何来?

周明华

12月23日这天,看到央视的评论,看罢心里凉凉的,飕飕起寒风。央视评论直接批评道:堵灶封炕,这不仅有违政策初衷,对推动清洁取暖更是只会起到反作用。

事儿原来是这样的。近日,河北山海关古城有群众反映,当地为推动清洁取暖,居然按家按户地用水泥硬生生地浇注封灶堵炕,原因是为了推动清洁能源,禁止烧煤炭和柴禾。

都知道北方冬天的地冰天寒,当地有关部门推行的这一行动不打紧,立马让部分老人和困难群众挨冷受冻。

这一堵,让人心发慌;这一封,让人背发凉。

要知道,在冬天的北方,农村炉灶不仅仅是生火做饭的灶台,还是通过与土炕相连,能够让村民渡过严寒酷冬的土制工具。也就是说,灶台不仅仅只是可以烧菜,还有取暖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上了年岁的老人,“冬季病”易发,一旦土炕被冰冷的水泥给强行浇筑死死封住,那就意味着他们一下断了“暖源”。

还有一点我们不应该忽视,之所以很多北方乡村里用炉灶做饭,原因还是用电和用燃气的生活成本更高。细水长流成河,细碎银两成山。要知道,一个冬天下来,用炉灶做饭并供暖,可以为农户节省下一笔不菲的开支。

所以,虽然“禁煤区”和“禁燃区”是当地有关部门的政策规定,出发点也上得了台面,为的是保护环境。据说,有的地方也与村民进行了事前商量。看起来工作似乎并无不妥。

但个人觉得,在事关百姓冷暖的民生大事面前,对煤改气、煤改电迟一步到位的百姓人家,还真不能如此鲁莽,一封了之。

这样对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搞“一刀切”,一“封”完事,使出“堵灶眼”的狠招,那势必是断了居民的活路和“暖源”。何况“堵灶眼”是很不吉利和侮辱人的行为。

所以说,“水泥堵炉灶”即便与村民协商在前,也是情不顺、理不通的做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服务于民。

我们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基层干部,尤其需要本着对人民群众的这“三感”负责的态度,廓清轻重缓急,杜绝简单、粗暴、直线型的工作方法。

进而言之,搞好基层治理工作,需要更加富有智慧和耐心。如果任由“水泥堵炉灶”的灰色镜头出现,不仅让搞好环境治理的良好初衷蒙尘,而且让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当好家的旨归变了味。而且,堵民灶眼,还不能排除是一种“暴力行政”行为。

当前,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工作,既需强化智治支撑,也需细化工作策略方法,这样才能聚合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增量”。

人们常说,作为公仆想问题办事情要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制度设计和行为做法需要充分虑及民生的实境。

否则,无视民生诉求,忽视具体场景,强行搞一盘棋推进、整齐划一,就有搞形象工程之嫌,那最终就会导致工作难以展开、民心更加添堵,干群关系不和谐甚至对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68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