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杜祥琬称农村烧煤是造成雾霾主要原因,

“请杜院士走出办公室,下来走两步,尝尝人间烟火。”

时值北方迎来今冬首次大范围降温之际,中国能源报新媒体账号3日晚间发布的一则《杜祥琬院士:农村散烧煤急需治理》报道瞬间引爆了舆论,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主席杜祥琬推上了舆论浪尖。

(杜祥琬院士)

报道称,在此前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上,出席大会的杜祥琬院士称,“煤炭治理中首先要治理的就是散煤”,而在他看来,“至关重要”的“解决好散烧煤问题”,关键在农村。

杜祥琬院士给出的数据称,“煤炭大约占农村能源总消耗的55%”,而“现阶段农村使用的散烧煤大部分质量达不到国家的标准”,这使得“废气得不到有效的处理”,还“会排放大量的烟尘、温室气体和酸性气体”,“是造成大气污染和雾霾的主要原因,既破坏污染环境,又严重危害民众健康,远远比大型锅炉使用的洁净煤炭污染要严重”。

主张“大力发展农村能源革命”杜院士还以河南省兰考县举例,称“自年7月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工作至今,兰考县全面淘汰了薪柴和散烧煤,清洁取暖普及率从14%提高到99%”。在他看来,兰考的太阳能、风能的资源并不是最好的,但是能够发展好集光伏、风电、生物天然气、智能电网、地热取暖、垃圾发电、智慧交通于一体的低碳能源网络,说明其做法有一定的普适性、代表性和可推广性。

不得不说,身为院士和碳中和50人论坛主席的杜祥琬确实高瞻远瞩,极具洞察力地发现了农村散烧煤这一延续多少辈子的取暖方式,并且给未来农村低碳能源指明了方向,值得农村人感谢他祖宗八辈。

不过,杜祥琬院士的观点一出,并辅以中国能源报拟定的“农村散烧煤急需治理”标题,却瞬间引发了网友热议,并认为杜院士不接地气,对农村现状缺乏了解。更有网友言辞激烈地表示,“农村也应该集体供暖,希望教授院士尽快给解决,不要坐在那嘴巴说说。”

(农村传统取暖方式正在消亡)

对于杜院士将解决问题的矛头指向农村散烧煤取暖问题,有网友表示,作为这方面研究的人员,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很正常,但杜院士在找出问题的同时,也应该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建议他“到农村来,了解一下农村的真实生活,看看农村有几户用得上地暖的”。

不少农村网友认为,“老年人用煤球做饭省钱又方便,让换成天然气,一些老人真用不好”,“农村烧煤是相对便宜的,院士高高在上不要只看空气,先提高农民的收入然后再治理好不好”。

确实,诚如不少已经实现煤改气地区的网友所言,初装费少则一两千多则五六千,农村房子保温效果差,天然气取暖的成本一天大约70到90元,一个冬天下来,省着用也得好几千,一不留神小一万块钱,用煤炭取暖则省得多。

在网友们看来,“烧什么适合百姓心里明白得很,农民文化再低也会算清楚的”,杜院士的愿望虽好,但却脱离了农村实际。

有网友写道,“尊敬的院士,首先向您致敬,其实,解决农民烧煤,秸秆非常简单,把原来交公粮的农民基本养老金每月提高到,然后凡是农民到达退休年龄后,最低也要保障在元,80年代的独生子女,每月元,这样一来,谁还差那三瓜俩枣滴,什么天然气,什么电费,那都不是事儿了。”

(农村煤改气虽好,但成本却让农民不堪重负)

而农村现实的情况却是,超过60岁老人的养老金少的不足百元,多的一百多元,别说养老,这点钱冬天取暖都成问题,更别说烧天然气,烧煤也不够。

更多网友则对杜祥琬院士将大气污染和雾霾问题归咎于农村散烧煤的态度表示不满,在他们看来,“又怪上了农村散烧煤,几十年前农村城里都烧煤,没见这么重的雾霾,环境没有破坏成现在这样。”

在过往的不少北方地区,甚至多次发生为了阻止农民烧煤而采取简单粗暴的封炉灶、贴封条、拆吊炕等措施,让农村人意见很大,以至于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也给清洁能源普及带来了很大障碍。

其实,杜祥琬院士也不是第一次呼吁“农村散烧煤急需治理”,早在今年6月份,他就曾提出建议,“将农村能源革命纳入国家战略框架”,他甚至石破天惊的指出,“在农村,化石能源基础设施薄弱且能源价格高,阻碍了农村产业的发展,而发展可再生能源变革成本低、阻力小。”

不得不说,杜院士的观点确实不接地气,更脱离农村实际基础,被网友一边倒的怒怼也就不奇怪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39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