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返乡过年,儿子emo了原来那才是娃

早期白癜风能根治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7/6196834.html

OK妈说:

大家今年都能顺利回家了吗?杭州疫情突然又起,好几个小伙伴都回不去了。

好友Esther说儿子听到不回老家的消息后,整个人蔫了。其实儿子每年都非常非常期盼回老家,因为农村太有意思了,这回临出行突然又不能去了,“打击”太大。原来大人眼中没什么的大农村,才是孩子们眼中的游玩大乐园。听Esthe聊带娃下乡的经历,我也感触很深,所以今天分享给大家。在带孩子去哪玩这件事上,或许咱们真的可以改变改变思路了。文:Esther带孩子回老公的北方老家之前,我是有些许不安的,担心他们会呆不惯。因为我自己第一次去老公老家时是很受“冲击”的,作为南方人有点不适应。干燥的黄土地和同样干燥的空气,各家都是大平房带院子,玉米地、土炕……仿佛来到路遥《平凡的世界》书里的世界。对大人来说这短短几天走亲可以当作是感受一下南北方文化差异,可对于小孩来说最实际的就是“玩什么?”。那样的黄土高坡里,他们能玩什么呢?我不知道,所以我犯怵啊。不过,到的第一天我就发现,自己真的白操心了。1.农村居然是一个大型“蒙台梭利教室”孩子们到了公婆家,立马就对门外晒着的一大片玉米发生了兴趣。“我要挖玉米~”儿子大叫。我们行李都没来得及放下,他们就兴奋地冲过去玩起来,像老鼠掉进了米缸。虽然这些玉米晒干后是作为牲畜饲料的,但他们沉醉其中。有了玉米“打开局面”,娃们开始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兴趣。他们从院子角落找到了大人用的各种工具,铲子、粑子、桶、翻斗车……原本都是干农活的真家伙,但在他们手里都成了可玩的“大玩具”,玩得那叫一个带劲。农村设施落后,不干净、不便利,这好像只是大人们的成见,孩子们在这里会有一种创造快乐的强大能力,一切皆可玩。

就连3岁的弟弟,都能把玉米玩出种玩法。

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都会帮着大人翻晒玉米,这有个专业的说法,叫拢玉米。在我家这两兄弟的眼里,这个活根本不用学,只要看一眼就会了。他们两脚拖着地走,左一滑右一滑,玉米就翻了个面,活干了,他们也觉得玩到了,这简直就是“把工作变成玩耍”的范本。儿子看到晒玉米的区域最外圈是人为摆放整齐的玉米棒子,他意识到那是晾晒区的边界,于是就造着已经摆好的样子,自个儿把剩下的一些区域也给摆好了。蒙台梭利女士说过,孩子们的工作就是玩。所以蒙台梭利的教室里摆满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和教具,让孩子借助材料来发挥出自己的天性和创造性。而来了农村才知道,原来农村就是一个“大型蒙氏教室”啊。2.无意中治愈了孩子的“自然缺失”症邻居大伯邀请孩子们坐电动三轮车去摘菜。他们呼拉一下涌向了车子,连跑带滚地上了车,在乡间小路上迎风前进,我仿佛听到了他们的内心os:敞篷拖拉机太刺激了。到了菜地里,温室大棚的入口是个不比孩子高多少的小洞,他们鱼贯而入,蹑手蹑脚,小声嘀咕着,假装是一场进入神秘森林的冒险。温室内到处是成熟的瓜果,孩子们用小手手一一亲自体验。刚摘下的小黄瓜,水嫩新鲜,一口清甜,这是在城市里尝不到的滋味。儿子很喜欢吃面包,我家有本绘本叫《忙忙碌碌镇》,儿子把里面做面包的部分看了无数次,从麦子到面粉,再做成面包,让我们讲了一遍又一遍。(截取自绘本《忙忙碌碌镇》)终于,在大农村里,他看到了做面包现实中的“磨面坊”咯。

在儿子眼里,磨面坊就是个有魔法的地方。当他知道磨面坊里有超长的通道,为的是让风在管道中吹散麦子外壳,激动得哇哇大叫!

(被分离出来的麦壳)

虽然这样玩下来,衣服脏到没法看,但是,脏的只是衣服,丰富的却是心灵。衣服可以洗干净,大不了再买新的,童年逝去了不再回来。

美国作家理查德·勒夫(RichardLouv)在其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disorder)。大部分孩子不认得身边的植物,不知道食物从哪里来,不知如何为鸟儿正确命名。“自然缺乏症”会导致孩子们感觉迟钝,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欣赏能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产生抑郁、悲观的情绪变化。而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间,孩子们与花草树木、石头溪流一道嬉戏,参与农事,观察作物,自然不再缺失,创造力、体能、自信心的增长都是显而易见的。3.对于孩子而言,农村的物质才是真丰富农村的生活孩子们融入起来也比我想象的要容易得多,而且喜欢到不行。北方人民度过漫漫冬季全靠土炕,所以在居住的布局中,墙的这侧是烧饭的炉灶,墙的另一侧连接着土炕,也就是床榻。炉灶的火力输送到炕底,让炕保持温暖。孩子们对这么粗放的炉灶很是喜欢,能放那么大的锅子,可比家里的煤气灶台带感多了。(土灶)村里吃席时,上百人的流水席都靠这几口锅,柴火旺盛极了,食材刚刚从地里采摘而来,很是新鲜。豪迈的烹调方式诞生最原始的美味,孩子们可以专心致志看半天。都以为城市文明带来了物质的丰富,但是对孩子来说,农村才是物质最丰富的地方。农村是特别能让孩子接触到小动物、小生命的地方。邻居大伯在路上遇到一只受伤的鸽子,就抓回来养着。当他从大衣里掏出鸽子时孩子们眼睛都放光了。纵然城里见识过各种精美玩具,但是活鸽子和它们一比,真太惊艳了,羽毛、眼珠、爪子,太精致了。老姑家是养牛的,牛妈妈刚生了头小牛,小牛眼睛贼大,怯生生的还挺温柔,儿子们毫不客气地坐了上去。牛吃草了!牛拉粑粑了!牛叫了!一切都那么新鲜。孩子们接触的动物除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有地下爬的。我家弟弟最喜欢的就是去田里捉蜗牛。后来回到城里,跟爷爷奶奶视频时,总要问候被捉回的蜗牛过得怎么样,成为爷孙间的有趣小话题。(“全体阵亡”的蜗牛们)村里有清代遗留下来的民居,无人修缮,无人过问。我们带着孩子去看,孩子看得很仔细,偶尔会问:“为什么这些房子这么破?没有人住吗?”“这些花纹好漂亮啊。”听建筑物讲述时间流逝的故事,也是很独特的体验。(外墙上的铁环是拴牲畜用的)4.下一次的带娃出行计划,是"夏天的农村"这次回老公的老家是冬天,而事实上,不同的季节里农村的玩法也是很不一样,不同地方的农村也很不一样。正如我的朋友在暑假带孩子zz去了南方农村的外婆家玩过,得到的体验太丰富了。外婆家门口有一条小溪,让城里泡泳池的孩子们羡慕不已。

除了游泳自然,更野的玩法是摸鱼抓虾,每天都收成满满。

村里每家都有田地,可以自给自足,凡是日常吃的蔬菜瓜果,都有所种植。孩子能直观看见食物是如何从田野到餐桌。

亲自喂鸡,终于知道鸡吃什么。

化身小侦探,机智地找到一颗鸡蛋,下次吃鸡蛋再也不挑蛋白吃了。

板栗是个“刺儿头”,平时没见过板栗本尊,原来长这样!成功从地底下挖出大红薯,这开怀的笑容跟童年最配了。

晒金灿灿的稻谷,一边晒一边默念“粒粒皆辛苦”。

小小农夫晒黄豆。磨黄豆做豆腐。嗨哟嗨哟给庄稼浇水。上树摘茶籽,茶籽可以榨油。

推上男孩心爱的手推车,每一天都元气满满。

这些玩的过程中,也无时不刻地调动着孩子自己的自动思考和探索。比如,竹筒也能当引水管,会去想到水是从哪里来的,怎么引的。溪水冰镇大西瓜。大夏天里一边吃着冰凉凉的西瓜,一边思考这天然大冰箱的原理是什么呢?德国自然与森林幼儿园联合会主席团主席、自然游戏教学法创始人乌特·舒尔茨奥斯特曼说:“在森林里,他们就是玩大树的秋千,而不是人造的秋千,他们就是上窜下跳爬树,而不是爬积木,他们和大自然一起成长。”当孩子融入大自然,他们的感知是很丰富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成见,对流淌进他们生命的无数感官刺激,他们敞开心扉,生命自然就丰盛起来。这是zz小朋友3年级的作文,足以见出这些体验对他的影响。

所以我已经想好,到了暑假,我还要带娃们再去农村。

农村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故乡,那里是我们最容易触及自然的地方,有机会多回村看看,真的不失为最经济也最有意义的玩法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1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