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历史国际社会主义党成立的过程
阿根廷历史:国际社会主义党成立的过程
关键词:圣菲线铁路工人罢工、年阿根廷工人运动
前因:圣菲线铁路工人罢工
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圣菲线铁路员工举行罢工,要求废弃反对工人的法律和增加工资,工人阶层力量日益壮大,为阿根廷共产党成立做了阶级准备。
▲铁路工人罢工
后果:年阿根廷工人运动
年,阿根廷共产党成立后,成为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工人运动的组织和领导者。
▲工人运动
过程始末
一、阿根廷的工人运动的开始
年,阿根廷国际社会主义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成立,开始领导阿根廷的工人运动。
参与成立国际社会主义党的成员,是基奥迪、雷卡瓦伦和柯都维亚等左派革命人士,他们是一群富于理想的革命激进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了左翼社会党人、革命马克思主义小组参与的联合代表大会后,众人一致通过决议,宣告阿根廷国际社会主义党正式成立。
国际社会主义党成立后,它的党员们开始积极地投身于革命活动当中,他们公开发行报纸,出版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和读物,向工人们展开宣传,不断扩大和团结革命的队伍。
▲布宜诺斯艾利斯风光
二、马克思主义的倾向越来越强烈
不过,这群革命者们如此高昂的斗志,除了对革命理想的追求,还因为不久之前,他们的革命意志受到打压的结果,事情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工人运动说起。
几年以前,欧洲爆发一战,阿根廷向欧洲输入军火和粮食,经济迎来繁荣。阿根廷工厂主的钱袋鼓起来,工人们却仍旧没日没夜地工作,不满越来越多。他们决定奋起反抗。
在工人聚居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铁路工人们为提高工资举行罢工,很快就在阿根廷各省工人的联合会领导下变成了政治性总罢工,阿根廷政府被迫让步。初步的胜利让工人们看到了希望,一时间工人运动高涨。此时,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为阿根廷的工人提供了更多的斗争思路,领导工人运动的社会党成员中,马克思主义的倾向越来越强烈。
但社会党内很快出现了矛盾,党内保守派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却并不认同。以雷佩托为首的保守人士认为,工人革命会影响阿根廷的前途,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不值得效仿。
▲马克思主义,英文是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
三、阿根廷国际社会主义党成立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保守派人士还不断诋毁无产阶级专政,并且对于俄国革命进行恶毒污蔑。但社会党内的激进派基奧迪等人,认为保守派的观点等于是向独裁政府投降。
社会党内两派观点日益对立,阿根廷社会党内部开始分裂,但由于反对派的势力太大,把持社会党执行委员会的保守人士最终决定,将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基奧迪等人开除。
被开除的基奧迪等不愿坐以待毙,他们决定另起炉灶来实现政治抱负和理想,建立一个新的政党,阿根廷国际社会主义党就在这种情况下成立了。
成立后的阿根廷国际社会主义党,除了积极领导工人运动,鉴于阿根廷国内工人力量薄弱,还积极争取国际支援。他们在不久后召开的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加入共产国际并派代表团参与共产国际第二次大会,但由于阿根廷政府封锁国境,不断施加压力,最终没能成行。
阿根廷国际社会主义党成立之初,它不仅要面对右翼社会党人的敌视和抨击,还要应付独裁政府的迫害和限制。更让人困惑的是,国际社会主义党的内部人士,虽然意识到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可以借鉴,但在阿根廷政府独裁的大环境下,想不出在国内进一步推动革命的办法。
▲阿根廷地图
四、通过武装斗争来夺取政权
不过,他们并没有就此停止脚步,在重重的阻力之下,国际社会主义党的成员们不断摸索,逐渐意识到了依靠工人阶层的重要性,他们在一年后的大会上决定,将党名更换为阿根廷共产党,决定效仿俄国的十月革命,通过武装斗争来夺取政权。
阿根廷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阿根廷的革命者们明确了革命的出路所在,对阿根廷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发挥出更重要的政治作用。
▲俄国十月革命
结论
国际社会主义党成立标志着阿根廷首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诞生,成为阿根廷工人运动的领导者。
:《世界近代史辞典》《世界上下五千年》《世界历史词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