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居环境,提振脱贫信心陇南发布官方
山溪十里水涔涔,黛瓦青墙掩绿阴。初夏的陇南,一个个美丽乡村依山傍水,处处散发着自然、清新之美,用别样的宁静与诗意,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年以来,陇南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提升农村特别是贫困村形象,助推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在全市各乡村大力推进“拆危治乱”攻坚行动。按照“一保、二建、三修、四拆”的原则,拆除长期闲置废弃的危房、老旧房、“空心房”、废弃的草房圈舍、残垣断壁,既有效改观了村容村貌,把乡村打扮漂亮,也从精神上提振贫困户的脱贫信心,实现了“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美丽蜕变“战役”中,陇南积极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力、政府的执行力、群众的内生动力,做到了行动平安、舆情平静、社会平稳、民意平顺。截至目前,共拆除危房42万余间,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全国第一。
张平良摄
拆危治乱:
改善人居环境,提振脱贫信心
伴随着现场指挥人员一声令下,老房子的危墙应声倒下,被烟熏得发黑的屋顶梁椽也随即掉了下来……
房子的主人是成县王磨镇黄山村村民黄如意。他家的房子已经有20多年了,墙面有很多裂缝。他们一家很早就住进了新建的房屋中,但因为老房子里堆了些杂物,黄如意和家人还是会经常去老房子里。
在陇南的乡村,像黄如意这样的情况有不少。“一到大风大雨等极端天气,晚上就睡不着,必须到村上的各个危房去查看。”黄山村村支书魏文科说。
如今,他能稍微安心点了,因为在“拆危治乱”行动中,他们村摸查的危旧房已经全部拆除完。
为什么要“拆危治乱”?
多年来,陇南始终把住房安全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但实践证明,要全面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建新房的同时,必须拆危房。危房不拆,安全隐患始终存在;危房不拆,全面保障农村住房安全将是句空话。人居环境好不好,也直接影响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
去年以来,我市再一次吹响了攻坚拔寨的“冲锋号”,在全市各乡村开展“拆危治乱”攻坚行动,集中精力、合力攻坚,啃下住房安全保障这块硬骨头。
这既是群众长期以来的所思所盼,也是陇南在脱贫攻坚冲刺阶段作出的现实选择。
“如何拆?能不能拆动?”是陇南拆危治乱必须直面的问题。
在实践中,陇南并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始终将“拆危治乱”与脱贫攻坚总体工作一体推进,坚持“拆危”与“传承”、“整治”与“保护”并重,做到了“一宅一策”精准拆危,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不断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我们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为脱贫攻坚出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和支持。”徽县伏家镇党委书记徐永明说。
拆危治乱,拆的是保守的思想、除的是落后的生活方式,培育的是群众维护舒适环境的公德意识、共建美丽家园的协作精神、追求幸福生活的价值取向,也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
“起初,我们根本不愿意拆老房子,因为毕竟住了几十年,也有了感情。但是,通过干部讲政策、说道理、谈对比,谋划脱贫致富产业,我们逐渐打消了顾虑。”危房拆除户杨建军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同杨建军一样,在陇南“拆危治乱”中,许多群众从消极抵触到积极支持,经历了“要我拆”为“我要拆”的思想转变、心理换挡。
陇南还根据拆除危房后原地基的立地特点,按照宜建则建、宜绿植绿、宜耕还耕的原则,打造小花园、小景观、小菜园,提升了农村宜居环境质量。
“现在老房子拆除了,也安全了,我准备在这里种点菜。”西和县洛峪镇杨庄村村民杨乖子说。
在徽县,许多群众自发拆除危旧房屋,栽种红豆杉、落叶松、牡丹等苗木花卉,精心装扮着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此外,陇南对具有保留价值、能彰显乡村特色,传承乡村文脉的古民居、祖屋等建筑,进行了修缮维护,为发展乡村旅游、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供了新引擎。
老瓦片、旧砖石、斑驳的门窗变废为“宝”,成为打扮美丽乡村的“底色”,村庄美了、老屋靓了、儿时的记忆温暖如初,逐步涌现出康县花桥、文县铁楼、武都裕河等一大批名声远扬的美丽乡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如今,放眼陇南,天蓝地绿,河水叮咚成韵,一片片翠竹挺拔,一座座破旧危房不见了,一个个崭新的文化广场、一幢幢漂亮的民居迅速建成,各村处处呈现出一派文明、富裕、祥和的乡村人居新气象,既有“颜值”又有“内涵”,一幅乡风文明的美丽画卷正吸引着世人目光!
张平良摄
坚实的巴巴沟百年石屋留乡愁
石山,石沟,石板路;
石崖,石墙,石板房。
在文县玉垒乡,有个山村叫巴巴沟。
张凤麟摄
这里的先民世代生活于此,他们取石为材、以石当瓦,以“人”字形木架和石头垒墙的方式建成的石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别具特色,富有建筑美感和历史人文价值,是“川之北、陇之南”民居的典型代表。
从石板房的完整性来看,越是年代久远越是坚固完整。这里最完整、建筑年代最为久远的石板房,至少经受了松潘7.2级地震、“”8.0级地震,却仍然完好如初。
石山、石阶、石梯、石墙、石瓦、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碓窝……每一样石器,都是一种创造;每一块石板,都是一页历史。
张凤麟摄
近年来,陇南坚持脱贫攻坚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特别是为了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自然过渡衔接,去年在全市开展的“拆危治乱”行动中,坚持“三善”“四平”的总要求和“一保二建三修四拆”原则,在处理好“拆”和“保”关系的基础上,对具有保留价值、能彰显乡村特色,传承乡村文脉的古民居、祖屋等建筑,进行修缮维护,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条件,力争留住乡音、乡土、乡情,让古村落焕发生机,呈现出新魅力。
如今,在市、县各级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巴巴沟人已整体搬入山下公路沿线和碧口镇的新家园,政府也为他们在山上修建了安全的生产用房,但他们依旧对祖辈住过的石板房魂牵梦绕。
巴巴沟,一块块石头垒起历史的村庄、一块块石头也会说话的村庄。
这里可以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也可以是山寂林静、物我两忘的田园诗篇。
(文/记者张美乐除署名外其余图片来源网络)
监制:蔡向德责编:马智泉
编辑:赵凌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