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酒店模式做乡宴这位80后厨师的订单排到
上菜咯!”近日,随着东家的一声令下,在马桥街道的一场乡宴开始了。已经做好预备工作的厨师们马上进入“战斗”状态,师傅们动作快速、配合默契,此时的厨房更像是利落的急行军,炒菜、蒸菜、出锅、装盘……每个人各司其职。
其中,有个人正不停穿梭在人群中担任总指挥,上菜的时间和顺序,都在他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哪个地方需要指导或帮忙,他也及时出现,哪个炉灶的火要旺还是要小,都在他视线范围之内。
他叫陈俞,是海宁最早一批乡厨里的“80后”厨师,认真负责、充满活力,带领着团队孜孜不倦地辗转于各场乡村宴会之中,还曾获得过第一届乡厨大赛“十大金牌乡厨”称号。
从小爱做菜进部队后当了炊事员
年出生的陈俞从小就喜欢美食,上初中时就已经自己学着帮工作繁忙的父母做几道小菜,后来就去技校读了烹饪专业。“以前文化课成绩平平,没想到学专业课后成绩还挺不错。”回忆起读书时学技术的经历,陈俞不好意思地笑了。
年,陈俞从学校里毕业,这之后的两年里,从帮厨师装盘、切配到自己上手,他先后在海宁、嘉兴等大酒店里就职烧过菜。
年,陈俞迎来了一个新的人生转折点,参军去了。谁也没想到,在参军的这两年里,会烧菜的他被派到炊事班掌勺。
就这样,陈俞度过了两年军营生涯,退伍后又去酒店里重操了一番“旧业”。作为厨师经常要忙碌到晚上八九点,成家立业后的陈俞明显感受到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陈俞遇上了高中同学,一番畅谈后发现当时农村摆酒席很不规范,于是一个念头在陈俞脑海中产生了:为什么不能把酒店宴席的模式带到乡村呢?两人一拍即合,从此开始了他们的“乡厨”之路。
从两人合作到百人团队订单已排到明年十月
第一场酒席是由朋友的父亲介绍的。
“我还记得是在国庆节的时候,去做一场结婚宴,心里特别紧张,两个人肯定不够,还叫了几个同学过来帮忙。”陈俞说,因为担心上菜时间来不及,在正日宴席的前一天,几个人就开始加班做准备工作,一直忙到了晚上12点。
由于第一次都没什么经验,陈俞一行五六人完全是照搬酒店的套路,蒸箱等设备都直接搬到酒席现场。没想到村民一看:“这么年轻的厨师,设备还这么专业,烧菜肯定不成问题的。”
但对于陈俞而言,还是手忙脚乱。
“当时因为没有冰柜,天气闷热下菜很容易坏掉,就直接关门开空调,把东家的厨房封闭成了一个冷藏室。”陈俞说,这边解决了食材的存放问题,那边还要担心羊肉没熟透,足足30桌的婚宴,陈俞忙成了一团。好在最后都准时上菜,还受到了东家夸赞,陈俞和朋友们人生中第一场乡宴这才算圆满落幕了。
模式规范、设备完善、食材卫生,找陈俞烧乡宴的人越来越多。从最开始一年只有十几场乡宴到现在一年五百多场的量,陈俞的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
陈俞(左)
如今,他们的乡厨团队已经达到了将近人,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十月份。有时赶上好日子,还要分成几批到不同人家上门服务。
打造“移动厨房”让客人吃得放心
陈俞是个有想法的人,得益于之前参军时受到的军事化管理启发,在年时,陈俞和合伙的同学成立“金勺子移动厨房”,将“移动厨房”的概念应用到乡宴上。
什么是移动厨房?“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可以搬个厨房到乡宴上,以酒店的模式和要求做乡宴。”陈俞解释说,以前在乡宴后厨上,常常看到用几块门板搭一搭,厨师在上面切菜、烧菜,食物也放在上面,“通过移动厨房,我们就是想后厨规范化,比如配备不锈钢操作台、配菜台、菜架、货架,设置冷菜间等,最重要的还是食品安全嘛,这样可以让客人们吃的开心、放心。”
于是,大到乡宴后厨的各种设备,小到餐桌上的牙签,陈俞都会置办到位,“一条龙”服务,把食品安全牢牢抓在手上。
为了保障每个季度都能推出新菜单,陈俞需要经常跑外面的市场学习,温州、金华等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学习也不意味着一成不变照搬回来,还要根据海宁本地的口味对菜进行改良,每个季度都会推出3至5个新菜。
“最新的是海鲜拼盘和青蟹,青蟹是根据避风塘的一道菜改良的。”陈俞介绍道,“本来做青蟹的方式是蒸和煮,我们加入面包糠做成了油炸,客户反应都不错。我们也想通过菜品的创新,把大酒店里新奇不常见的做法带到乡下,做出更多不一样的菜。”
现在,陈俞已经从“前线”转战到了幕后,主要负责公司的管理,但他却更忙了。“一个星期有四五天都在外面吃晚饭,给家人做饭的次数都变少了。”陈俞的语气中有些无奈,但只要有时间,他还是会在家为妻子和孩子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
“一场宴席做下来,要花费很多精力,但听到大家的称赞,心里就会感到非常欣慰。”陈俞说着,脸上露出了笑容,充满着阳光自信。来客吃的喜气洋洋,得到东家和邻里的赞美,就是对他们所付出劳动的最大肯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