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经济史料周村朝天锅
淄博经济史料
周村“朝天锅”
作者:朱湄生
周村“朝天锅”(又名卫生煮锅),是闻名省内外地方风味名吃。
周村“朝天锅”始于清朝末年,家住周村南下河“三星庙”西邻的徐方同,每天肩挑猪下货沿街叫卖。为适合顾客需要,年秋后,他在货担上加一个简易小火炉,放上一个大砂锅,盛着加好佐料的热汤,顾客选准下货后,切好,加上热汤,热乎乎香喷喷连吃带唱,深受广大顾客欢迎。
至年,一个绰号叫“压山东”的商人,采用徐方同的办法,开了一个煮锅铺,改为固定的形式,将热锅放在桌子中间,让顾客围坐一周,形式新颖,吸引顾客,生意很好。
年徐方同也改变流动形式,在南下河建房两间,开设“徐家煮锅铺”。他把炉灶建成二市尺高,上粗下细,炉上安一口平底大铁铛,铛的中间支上一个砂锅,一个空心的木圆桌,正好套在砂锅的周围,盖住铁铛和炉台,圆桌近砂锅处,旋有十个小圆孔,其中一个安烟囱八个放搪瓷碗,一个供烫酒用,一锅八碗可同时接待八位顾客。由于每个搪瓷碗的底部坐落在铛里的开水中,所以搪瓷碗里的菜和汤总是热乎乎的,这比流动形式又改进了一大步。常备的菜肴有炸豆腐页、炸肉、酱猪肝、酱肥肠、酱鸡、酱豆腐、南肠、大丸子、卷肘、坛子肉、把子肉等,顾客可以随便点菜加菜,既舒服方便,又经济卫生,人们称之为卫生煮锅,也叫“朝天锅”。
“朝天锅”热汤热菜,冬天最宜,所以发展很快,“七·七”事变前后廿多年,先后有二十五家煮锅铺,其中以南下河的“徐家煮锅铺”、丝市街的“菜馨斋”和兰布市街的“万合斋”三家为最佳,成为名吃,春秋季节,特别是寒风刺骨风雪交加的冬天,顾客盈门,应接不暇。常客已不是小商贩了,一些中、上层人士,也经常相约几位知己朋友到煮锅桌边一坐,外加几碟上好的菜肴和几壶好酒,边吃边饮,乐趣无穷。
现在“朝天锅”作为名吃,不仅在当地受欢迎,也传到省内外一些大、中、小城市,周村“朝天锅”的招牌,在其他地方也有,一些大饭店里也增设了“朝天锅”。
#文史资料#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