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病句词语
PART01病句类型及详解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1、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看下面的例子: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急于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
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③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3、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2)缺宾语
例如: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赘余
(1)堆砌
例如: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2)重复
例如: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3)可有可无
例如: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4、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4)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
例如: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5、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6、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如: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如: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4)主客倒置
练习题:
1.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2.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3.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4.通过校园周边道路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5.他们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6.昨日,记者从省国土部门获悉,我省已全面启动今年灾害防治。
7.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8.这部对我很熟悉,因为它是一部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励志片。
9.去年的大旱波及几十个省份,旱情形势十分严厉.
10.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现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答案:
1.这一件平凡的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2.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的号召。
3.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4.通过校园周边道路安全的管理,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5.他们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的精神,终于夺得了冠军。
6.昨日,记者从省国土部门获悉,我省已全面启动今年的灾害防治工作。
7.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8.我对这部很熟悉,因为它是一部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励志片。
9.去年的大旱波及几十个省份,旱情十分严重。
10.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现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是否严格执法。
PART02易错词语辨析总结
1.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例句:①学习必须刻苦钻研。②煤铁等是发展工业所必需的原料。
2.
诚恳:侧重表示恳切,多指人的态度。
诚挚:侧重表示真挚,多指感情。例句:①虚伪的迎合是友谊的毒剂,诚恳的批评是友爱的厚礼。②会谈和会见是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3.
颤抖:多指因担心、害怕、寒冷或感情激动时肢体的抖动。
颤动:多指人或事物在外力的作用下而发生的短暂而频繁的振动。例句:①那个惊悚的画面让我颤抖不已。②当我睁开眼睛时,发现地面在颤动。
4.
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摆的运动就是振动。
震动:①颤动;使颤动。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例句:①当你拉小提琴时,琴弦就会振动。②春雷震动着山谷。
5.
预订:事先订约购买东西(一般要交一定租定金,甚至全额)。
预定:指预先决定或制定。例句:①如果你想要一张好位子的话,就得及早预订。②此书预定作教科书用。
6.
制订:创制拟定。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例句:①我想和你仔细商量一下再制订计划。②新法律现已制定,不得撤销。
7.
质疑:提出疑问。
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例句:①助手质疑我的实验结论。②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规律。
8.
义气:指刚正之气。也指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意气:指志向与气概。也指精神、神色、志趣等。例句:①他太讲义气,损害了原则。②处理事情不能意气用事。
9.
本义:词语本来的意义。
本意:原来的意思或意图。例句:①这个词不能按本义去理解。②他的本意还是好的,只是话说得重了些。
10.
功夫:①本领;造诣。②指武术。③(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工夫:①时间(指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时候(多用于方言)。例句:①这个杂技演员真有功夫!②今晚我有很多工作要做,没工夫看电视。
11.
牟取:指赚取非法的利益,有犯罪行为。贬义词。
谋取:设法取得。中性词。例句:①为了避免企业牟取暴利,政府必须对燃气价格实行管制。②党员干部要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多为人民谋取利益。
12.
巨变:巨大的变化。
剧变:剧烈的变化。例句:①这几年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变。②政治局面发生了剧变。
13.
法制: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法规以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
法治:①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②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例句:①真正的问题是:劳动如果不成为权利,就不可能成为一种法制。②加强法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4.
自诩:自夸。贬义词。
自许:自我称赞;自命。例句:①他自诩精通英语,却连一篇短文都译不好。②她孤高自许,与同学关系不够融洽。
15.
作客: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做客:指去别人家拜访。例句:①近年来,内地作家作客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②我希望您能有机会再次来中国做客。
16.
处世:在社会上活动,与人往来相处。
处事:处理事务。例句:①处世宜谦让,处人应和善,处事要公平。②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做到处事谨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17.
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例句:①这种一较高低的念头就使你原形毕露了。②金属轮战车是现代战争中坦克的原型。
18.
年轻: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年青:处在青少年时期。例句:①他今年四十,你比他年轻。②你正年青,应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去。
19.
连播: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把一个内容较长的节目分若干次连续播出。
联播:若干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同时播送或转播(同一节目)。例句:①今晚,该电视连续剧会连播三集。②许多人通常是边看新闻联播边吃晚饭。
20.
形迹: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行迹:行动的踪迹。例句:①昨夜有人看见两个形迹可疑的人在校园徘徊。②有人在半夜里闯进了店铺,并试图烧掉这里来掩盖他的行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