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父母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古人的

俗语,往往是人不经意间讲出的道理,它们诞生于田间地头,诞生于勾栏方式,诞生于朝堂之上,诞生于民间故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文明发展史的各个阶段、生活中的各个场景。

人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涉及家人,总是难断是非,手心手背都是肉,如何抉择?老人说:“父母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古人的劝诫,越早明白早享福。

父母是条龙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哪怕是一句俗语,也寓意颇丰,只说这一句“父母是条龙”,将父母比作龙,在普遍认知中是不多见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龙、凤、麒麟、龟,被称为祥瑞四灵拥有大运道,都被用来比喻后代子孙,放在父母身上有点不合时宜。

事实上,“父母是条龙”与龙生九子有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代表极数,有着象征至高无上的说法。古代民间有云:“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说法,意味着“龙子”各有不同。

龙映照父母,父母诞下子嗣,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思想、目标、工作人生,作为父母,不能一概论之。

此外,虽说龙代表祥瑞,但若“对着龙”,就不一定是好事了。风水学中,对着龙头容易导致家道中落。就以厨房风水来说,若是将水龙头对炉灶口,会引起口角是非、烂桃花、漏财。

众所周知,“山主人丁,水主财。”水龙头每次使用便要“漏水”,便犯了风水中的“泄”字,意指家中钱财泄露。

总而言之,有“龙运”在身的确可以做大事,但若对着龙、向着龙,就会引发不好的后果,这一点很重要。

向谁谁家穷

抛却玄学说法不谈,此处则更多地体现人情世故。老一辈人相信“多子多福”,所以过去家家户户子嗣成群。不

过最重要的是现实原因,物质缺乏,很多孩子会中途夭折,若是家里孩子太少,万一遇上个流年不利可就要断了香火。

孩子多了,事情就多了,为人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一碗水端平,偏爱总会发生。

如同社会上人分三六九等,虽然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工作岗位无贵贱,但若自己的工作处在社会底层,与他人提起时还是有些难以启齿。

优秀的人,总容易获得更多的资源。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才会有大学,需要通过高考,不同的学习成绩便会被录入不同档次的大学,以此决定未来不同的人生。

家里的孩子,有聪明的,自然也有不聪明的。聪明的孩子,可以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与支持。过去老家农村,男孩子年龄稍长些,就要帮家里干活,那时生产机械还未普及,都是人工劳动。

虽然国家兴办公立小学,但还是很少有人将孩子送往学堂,一家顶多送一个孩子。那么家里的其他孩子怎么办?自然是留在家里干活,等年龄再长些便外出打工。

选哪个孩子进入学堂,由父母决定。如果家里是一个男孩几个女孩,毫无疑问进学堂读书的肯定是男孩。倘若是几个男孩,平时聪慧些的上学几率就更大一些。

没能上学的孩子,心里难免不是滋味。随着日后生活过得不如意,便越会怨恨父母当时的偏心。父母老后,长大了孩子们就会容易因为一两件琐事大动干戈。

另一种比较常见,父母尽管年迈,可依然对家里的某个孩子偏爱非常,让其他已经成年的孩子更加眼红。

涉及家产分配问题,倘若父母故意要留给其中一个孩子,其他兄弟看在眼里,可能会导致一家之内的几个兄弟,联手针对那家得了更多好处的兄弟,导致家庭不睦。

此外,也有从小偏爱到大。人常说: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没有危机感,总被父母宠着,长大后难免独立能力差,难以立足社会,生活艰难,倒是应证了“向谁谁家穷”的老话。

结语

俗语、老话,历经岁月沧桑,到今天仍在民间传颂,自有其存在的道理。

如同今天所介绍的“父母是条龙,像谁谁家穷”一样,一碗水端不平,会引发很多不良后果,最终导致的不仅仅是谁家穷困,更是整个大家庭的不和睦,兄弟分裂。

曾国藩《与父母书》中言道:“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合,虽世家宦族必败。”

为人父母,立心要正,哪怕家不富裕,也要尽量公平,未来兄弟姐妹联手,方能家族兴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78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