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找女朋友写了67页要求,想谈一次地道
是林欢和郝玥担当麻烦解决师,为都市人们排忧解难的小说专栏。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
这次的客户,约我们在一个深巷里的蛋烘糕小摊见面。我一听地名,心下暗道——讲究。
第二天早上10点,还是我开车,上了一环路往东北方向,半小时左右,到达曹家巷工人村。把车停在路边,我和郝玥一起往里走。
离小摊还有五六米,就已经闻到蛋烘糕的香味了。摊子随意支在人行道上,背靠红色砖瓦房,前后拉着两匹红白蓝相间的花篷布,中间放着两张老旧的四角方桌和八九个塑料小板凳。
角落里是黄色的木质推车,里面有两个小炉灶,老板和老板娘正在里面忙着摊蛋皮,食客排着队等待刚出炉的蛋烘糕。
巷子里的蛋烘糕,深藏功与名我一眼扫过去就找到了我们的客户,不是我眼尖,实在是他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总共两张桌子,他一个人坐了一张,旁边还有很多站着排队的,但没人去和他挤一桌,还有两个小姑娘拿着手机偷偷拍他。
他视若无睹,端坐在塑料小板凳上,专心喝一碗冰粉。
七月正是成都最闷热的时候,他穿着灰色细条纹的英伦西装,领带系的是繁复的四手结,一双黑色牛津鞋纤尘不染。
他看起来三十多岁,脸偏瘦长,轮廓比一般人更深邃些,头发微卷。这怕是……亚洲版卷福吧。
我和郝玥对视一眼,在众人的注视中,硬着头皮走过去坐在他旁边。
“你好,我是郝玥。”
“我是林欢。”
他点点头,“我是Roy。”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他明明讲的是中文,我愣是听出一股浓浓的牛津腔,像是在看现场版《了不起的盖茨比》。
接下来的对话我没有办法复述,因为我一直处于“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做什么”的空白状态。
罗伊语速极快,声调没有高低起伏,一句话里会夹两三个英语单词,绝对不是小case,好cheap这种程度。因为凭我刚过六级的英语水平,大部分听不懂。我无助地看了郝玥几眼,她听得认真,不时和罗伊说两句,根本不理我,我只好啃着蛋烘糕,独自陷入被英语听力支配的恐惧中。
半懂不懂地听了个大概,也不知道有没有错。罗伊是个英国华侨,爷爷是四川的高官,奶奶是上海人,上世纪真正的名媛小姐,才貌兼备。
想到了上海永安百货的四小姐——郭婉莹虽在国外,但他的奶奶一直保持着传统做派,穿旗袍,妆容一丝不苟。他受家庭熏陶,对中国的文化格外着迷,长大后多次来中国。
他首先去的就是上海,没想到上海发展日新月异,比伦敦还现代,一点旧日美好的感觉都找不到,他非常失望。
后来又到了成都,觉得成都比上海接地气,就常待在这边了。
郝玥和罗伊就两国文化差异谈开了,漫长的十分钟后,终于说到了正题,罗伊从包里拿出两份文件,递给我们。
他的委托任务说来很简单,要我们帮他找个女朋友,体验恋爱的感觉。这事不稀奇,这几个月,我们已经接了好几起搭红线相亲,租赁男女朋友回家见家长的活。
不过罗伊要的并不是当下的恋爱体验,而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旧上海风情的恋爱体验。为此,他林林总总地罗列了一些他想象中爱人的特点,以及他们会发生的故事,灵感源于他儿时的记忆和一些电影。
一看他的文件,我懵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