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阿维塔11强产品力下久违的新鲜感
阿维塔11的首次露面是去年11月,人们在第一次看到这台车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感,有人问这个奇特的状态是不是概念车,也有人表示完全理解不了车头车尾的设计,觉得无法接受。
但以我混迹社交网络的经验,当一种全新的设计语言进入大众视野时,人们的抗拒其实并不是在说好看与否,有一半的概率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这种设计风格,还有一半的概率则代表这种设计在市场上前所未见——新奇到让人陌生的东西,第一时间往往难以被大众所接受。
这种事情在当今的汽车设计圈,尤其是同质化极其严重的新能源设计圈,实属罕见。
半年多时间过去以后,阿维塔11以几乎百分百还原原型车的状态在重庆车展正式发布。官方不仅进一步公布了这台车具体的技术信息,同时也首次将完整的内外饰对外公开展览。在亲自感受过以后,我想说这台车带给了我一种久违的、积极的新鲜感。
一台非常规SUV
一台车的好看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侧面比例,通常而言,姿态低趴、车身修长、轴占比高的车视觉效果都不会差。而车高和窗线以下的车身厚度对于一台车的颜值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斯拉Model3和ModelY的对比,虽然两台车的外饰特征几乎一致,但更高、更厚的ModelY视觉效果上比起Model3差了可不止一星半点。
而阿维塔11有一个让我感到非常惊讶的尺寸数据——车高仅1,mm。
如果大家对这个数据没有什么概念,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几台大家熟悉的新能源车的车高:
蔚来ES71,mm
大众ID.mm
特斯拉ModelYmm
福特MustangMach-E1,mm
极氪,mm
也就是说,车长4,mm,车宽1,mm的阿维塔11,车高比很多小一号的SUV还要矮,比本就非常低趴的Mach-E还要矮20mm。
在一副如此修长低趴的车身上,阿维塔11配备了一套/R22大轮毂,进一步降低了车身在厚度上的视觉感受。所以当我在场地里真正看到阿维塔实车的那一刻,立刻就感受到了一种非常强烈的轿跑范儿。
漂亮的侧身比例给阿维塔的外观打下了很好的底子,当你近距离看车的时候,曜灰色金属漆的车身在日照下勾勒出的光影变化也给这台车增添了几分恰如其分的高级感。车门下沿的高光黑双色车身营造的运动气息低调且克制,同时又在润物无声之间再次削减了车身的视觉厚度。
走在阿维塔11的车侧来回欣赏,如果之前没有了解,我很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台法国或者意大利品牌的车型。
不过要说阿维塔11全车外观最独特的地方,那还得是尾部。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已经成为当下电动车标志性设计的贯穿式尾灯。但在这台车上,这条尾灯并不是一条简单的一维直线,而是一条水平面上的曲线:尾灯两端往车侧延伸,弧度几乎成了一个圆角。给人一种车尾从两侧向中央聚集的效果。
这种效果同样也出现在车尾的上下两个角度,阿维塔车尾后悬的曲线有略微的上扬,经过高光黑的遮盖后第一看看到车尾注意力很容易留在黑色往上的区域。
车辆背部从后窗开始直溜背设计在几近垂直的后挡风玻璃处掏出了一片尾箱盖和车顶之间的阶梯式「真空区」不仅前所未见,并且极具辨识度,堪称尾部的点睛一笔。
将尾箱打开,你会发现其中玄机:阿维塔11的尾箱和乘员舱并不连通,它是一台三厢车。
三厢的设计对于阿维塔有利也有弊,一台非掀背结构的SUV在尾箱空间上相比同级车型一定是吃亏的,实际上将阿维塔的二排放倒后也能发现二排座椅的放倒角度不够平,和尾箱之间存在一个台阶。
但三厢设计带来的好处也不容忽视,这种结构容易做出更高的车身结构刚度,在同一刚度目标下可以实现更好的车身轻量化。
另一个好处则是三厢结构更有利于车辆的NVH,对于这台冲击豪华市场的阿维塔11,「静谧」是车辆高级感的重要基础支撑,三厢带来的尾箱隔断会让这台车的声噪控制更像一台轿车。说到NVH还想多提一句,阿维塔11有RNC主动路噪消除功能。
在SUV三厢结构的取舍上不难发现一个事情:阿维塔11是一台以设计和格调主导的产品,为了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外观和车辆特性,甚至某些情况下可以让实用性可以为之让步。
这不正是法系车和意大利车让人心动的主要原因所在吗?毕竟高级的质感和豪华氛围往往才是最能给人向往感也是最有杀伤力的。
外观部分最后来看车头,有别于车尾贯穿式尾灯的「同而不凡」,阿维塔11的大灯组形状有着相当高的原创度。几乎占据前脸2/3的双层日间行车灯仿佛科幻电影里机器人的镭射眼,让日行灯成为了前脸的绝对视觉主体。
车辆大灯则默默地放在日行灯的最下方,没有像多数分体式大灯那样另起炉灶,巧妙地保证了灯带的线条流畅性。
我个人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阿维塔的双层日间行车灯亮起来之后没有其他分体式大灯的「四眼感」,上方的灯带更像是前脸中的眉毛的存在,一来视觉位置没有倒置,二来进一步加强了下灯带是车辆眼睛的视觉暗示。
脑海中回忆一段时间之后,我很难想到市面上还有哪台车采用了类似这样的大灯设计。阿维塔11也因此拥有了当今电动车里少有的前脸辨识度。
平时生活中大家会讨厌撞衫,开车也会讨厌和其他人「撞脸」,我觉得阿维塔的车主完全不用有这个担心。
逆「新势力」的内饰
不知从何时开始,电动车内饰设计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车内要砍掉实体按钮,屏幕是前排中心,一切线条要尽可能的扁平化和直线化。
去除实体按钮我还能理解是因为汽车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与此无关的内饰线条一味追求扁平化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迎合趋势、缺少主见的形而上学。
阿维塔的内饰设计在这件事上的处理让人感到欣慰。
与这台车的外观一样,阿维塔11内饰坐进去的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强烈的新鲜感。
首先是大胆的配色,个人印象中有红内饰选项的车主要都来自豪华品牌的小众产品线,亦或是一些奢侈级的汽车品牌比如保时捷法拉利之流。这些产品无一不强调设计的个性化和高级感。
在阿维塔之前,中国品牌里用红内饰的车也不是没有,但非常规颜色其实是设计的气质放大器,
但越是这类小众的配色,对于基础的设计线条和氛围感就有着越高的要求。一旦配色上把握不当,整个内饰很容易显得掉价,显得非主流。
我体验的这台阿维塔11上用了饱和度很高的勃艮第红,这个颜色很能凸显材料的「皮感」,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座椅整张都由红色的软皮包裹,不论是看上去还是摸上去都很有质感。
车内与勃艮第红这一主色调搭配的,是同样深邃的月夜蓝与自带高光的香槟金。金色的饰条主要用于内饰部分各种边界的分割与镶边,车内在金红搭配之下颇有几分奢侈品的既视感。
月夜蓝则主要用于以车辆窗沿为界的内饰上半部分,用暗色保证车辆的的隔绝感,同时也减少开车时对于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
内饰部分阿维塔做得不错的第二个点是各种立体造型的运用。
阿维塔11前排从车门到仪表台的环抱式设计能让感受到内饰的包围感,门板上座椅调节按钮没有用常见的座椅式拟物造型,取而代之的是一套金属滚花的圆键,开关阻尼较大,用起来的感觉非常solid。
三幅式的方向盘左右两侧采用的是没与气囊盖相连的悬空式设计,中央的金色阿维塔logo同样是立体浮雕的结构。
换个角度还能看到中控屏后方的造型颇有艺术感的音响——情感涡流,它的背后是可以左右扫风的类似鲸鳃造型空调出风口。
在阿维塔11的内饰里类似的立体造型的运用还有很多处,前排座椅后方那个形如抓手一样的结构里还藏着后排的Type-C充电口。
然后就是内饰的氛围营造,四座版车型里这点会更为明显,因为全车的环绕式氛围灯在四座布局下更有整体感,前后排都都有贯穿式的环抱式灯带,车门打开的瞬间这套氛围灯会在第一时间给到人视觉上的情调。
紧接着就是馥郁的车内香氛把这种情调再通过嗅觉进一步巩固,坐进车内仿佛置身于一处高档酒吧,华丽的感官之下伴随着的是全身心的惬意。
以上这些,是在当今新势力电动车内饰中极其少见乃至缺失的元素。阿维塔的内饰并没有一味地强调简洁,而是反其道行之像奔驰一样做了非常多的视觉豪华感设计,效果在我看来十分喜人。
与此同时,这台车的内饰也并不缺少新势力的特征:怀挡,没有启动按钮,除座椅和车窗控制以及方向盘上的功能区,其他地方几乎没有别的实体按键,电动方向盘调节以及副驾手套箱的开关也集成在车机中控当中。
如果给这套内饰做个总结,我想应是既有传统品牌的设计上的豪华感与氛围感,同时又具备新势力的交互逻辑,是一套真正的科技豪华内饰。
颜值之下的CHN
我相信在当今的智能电动市场阿维塔11的内外饰设计可以帮它俘获不少用户,不过这台车之所以会引起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343.html